城乡建设,事事系民生,件件都关键。城乡建设,又事事千头万绪,件件量大面广。
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高质量推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市建委以问题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手段,用组织优势破壁垒分割、用数智之利聚集成之势,以共建之功绘共富之卷,不断推进条抓块统、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前后贯通,加快从“事”向“制”的转变,构建起一套城乡建设领域点线面全覆盖,前中后全过程监管,理论实践全方位提升的建管体系,推动各项工作早落地、早见效、早惠民,让“人民城市”“共同富裕”成为城乡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
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杭州市获评“棚户区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荣誉。
作为全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牵头部门,市建委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努力加快回迁安置。年,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套、基本建成套,年底前开工的项目累计竣工套、交付套,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建设快、成果多、早惠民。这得益于一套高效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赋能。
“安置房建设流程长、涉及部门多,要‘快’字当头,需要各部门联动‘大兵团’作战,通过提前介入、关口前移、串联改并联等多措并举,在各环节提速,最大限度提升效率、缩短时间。”为此,市建委以杭州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为核心,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推动各项工作“一起议”“一起干”“一起解”,推动办事、服务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
萧山区河上镇伟民村农居点
在市建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安置房建设要快,还要抓问题的解决,拖不得、等不得,“因此我们定期赴各城区实地对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实时抓的工作架构,通过实地督查及时发现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努力做到发现一个、协调一个、解决一个,全力加快项目审批、建设、验收速度。”
成绩的取得,还在于一系列工作方法和创新机制的扎实落地。
一方面,市建委积极借势借力,建立定期会商、信息互通、会议互参、双月督查等工作机制,推进回迁安置工作早见实效;另一方面制定落实《杭州市城乡建设重点任务“三榜联动”选人用人工作机制试点方案》,张榜确定9项回迁提速攻坚重点任务,成立攻坚小组,定期亮榜晒绩,开展精准攻坚。
不仅如此,市建委正推动“从拆迁、安置房建设、回迁安置、首次登记至安置房小区长效管理的全过程闭环机制”加快落地,以力保“新启动拆迁项目被拆迁户在外过渡时间不超过5年”目标扎实落地。
年,在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和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年度综合考评中,杭州获设区市“优秀”等次第一名,也首先得益于“组织有力”。
去年9月,全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拉开序幕,杭州首先从组织架构上入手,引领“破冰”,强势开局。
“我们率先建立起了大专班工作机制,构建起了一套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三级专班运作体系。”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三级组织架构,实际专班通过专题培训等形式,推动创建理念上下贯彻,一个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工作目标一抓到底。
而在未来社区方面,则在实现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组建并开展常态化运营的基础上,扎实落实“常态化调查研究,常态化分析研判,常态化协调服务”的指标要求,建立起例会制、报表制、考评制及专题协调等工作机制。
“我们构建形成了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层层压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机制扁平高效、快速运转;树立成员单位‘一个调’的工作理念,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未来社区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化专班统筹,突出要素供给、突出技术支撑、突出工程联动,推动未来社区项目建设“一竿子到底”。
据了解,像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这样,为推进城乡建设领域专项工作而建立、办公室设于市建委的市级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和各类专班,大大小小有20余个。
“我们依托市级平台,纵向统筹主管部门,横向协同参建主体,构建上下联动、分工明确、层层压实的工作格局,确保组织机制畅通高效、快速运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作过程中,还不断深化专班统筹,凝聚全系统各方面的资源力量,以小切口、硬举措、准发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工作。
既“严把关”又“加速度”构建前后连通高效无缝的流程体系
“从申请、审核到办结竟然只用3天!”近期,杭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一个工业项目通过联合验收,企业经办人接到联合验收意见单时,惊喜直呼“太快、太方便”。“只需在‘亲清在线’平台上传材料,坐在办公室就把事情办好了。”
“又快又方便”,实际上也是近些年来在杭办理工程项目审批的建设主体和企业经营者们的共同感受。
作为全国首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杭州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通过事项精简、流程再造,压缩项目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
“我们全面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材料、办理流程,持续提升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服务,不断推动竣工验收阶段流程优化,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改革推进能效。”市建委行政审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审批和全流程监管改革的同时,同步完善监管机制,落实各方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把控工程安全质量。
一系列审批改革红利源源不断释放: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实现“小时制”;施工许可证申请从4个工作日缩至内控3小时,联合验收从26天缩至3个工作日;消防设计审查、人防易地建设核实等7类事项由企业申报变为政府部门内部办理;施工图审查范围不断缩小;施工许可办理流程不断优化;单位工程单独竣工验收试点获批……
项目工程建设的前期环节和后期收尾——招标造价与消防验收,也不断建章立制、形成体系,提升服务、管理升级。
萧山区楼塔镇村级终端交互机
主副会场专家“零见面”“云沟通”、同步评审在线打分……去年12月,市招标造价中心在市建委的指导下,在市本级及滨江、钱塘等七个区县的交易机构正式启动杭州市首例“1+N”远程异地多点评审项目——大关西三苑长租公寓项目装修项目,这标志着杭州开启了全市建设工程“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的新征程。
“这是我们围绕‘放管服’改革目标要求,实现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提高评标质效、提升市区区域协作水平,持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重要突破。”市建委、市招标造价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杭州全面优化完善招标评标办法,不断建立并完善招投标管理多项机制和制度,规范全市招投标管理标准、流程,促进招投标管理全市“一盘棋”落地生根,远程异地评标不断实现由“1+1”向“1+N”多副场迭代升级。“通过流程、管理优化和数字赋能,让企业和群众像‘网购’一样便捷地参与招投标。”
检验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项目投用前要过的最后一道“安全关”——消防审验,制度体系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也不断走深走实。
“我们既要牢牢‘严把关’,也要做好服务为项目‘加速度’。”市建委、市城建消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印发《历史遗留房产项目确权消防工作机制》、制定《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工作指南》《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技术导则》等政策文件,构建消防审验工作体系,推进消防审验全过程管理机制,“我们还积极探索以设计院为主体的第三方消防技术服务模式、筹建杭州市消防专家委员会等,为验收工作提供智囊支持和技术支撑,并通过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的提前介入、靠前服务,让建设主体‘少走弯路’。”
亚运会水球训练馆(杭州游泳健身馆)改造提升工程消防验收
实际上,通过改革提效不断优化“放”与“服”的同时,城乡建设部门在“管”的力度上,也一刻不松懈。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除日常监督外,我们还不断完善建筑现场与市场联动的管理机制,将相关企业、人员的现场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行为、市场行为等进行行政、信用监管,并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工程投标资格挂钩,进行联动管理,倒逼规范文明施工行为,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市建委相关负责人简单概括,就是“萝卜加大棒”,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做得好,年度信用考核就能加分,信用越高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招标优势越大;反之,则信用扣分,招投标受到限制。
借改革之力、数字之智,城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实现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前后衔接、流畅自如。
把“一件事”推动形成“一站式”打造覆盖周期系统集成的管理闭环
“我这次建房整个申请审批流程只在手机上操作,不到一个月就全部搞定。”作为村里第一个网上申请建房审批的“吃螃蟹者”,萧山去楼塔镇管村建房户章国泉分享自己的体验感,“真当好!”
通过登录杭州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章国泉享受到了“一站式”服务。“我在系统上选择了自己心仪的房子户型,不仅好看,还不费力、没花一分钱。”他还通过系统选择了官方认可的高评分带证农村工匠,“这样房子盖起来心里也有底。”
农房智慧管理平台界面
聚焦建房群众所需所盼所急,近年来市建委持续打造优化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完成了农房建设管理由线下到线上的迭代,并打通了住建、农业农村、规资等部门在农房审批、建设监管和确权登记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农民建房生命周期“全覆盖、全打通、全共享”,让农民建房实现从选、批、建、住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到底。
从具体建设项目和工作内容实际所需出发,“一件事”“全周期”“全闭环”理念不断在城乡建设各领域得到贯彻与落实。
地下隐患智防系统基坑工程“一张图”
在“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应用中,市建委制定并发布了地下隐患闭环暂行措施清单,建立起针对多风险等级、多风险因素、多责任主体等不同地下隐患关联对象的处置流程,分解隐患因子,明确单位职责。“目前,我们已发布了《杭州市城市道路地下隐患智治实施意见》,重塑杭州城市道路地下隐患监管制度,推动实现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整体闭环管理。”市建委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美丽城镇建设方面,杭州不仅依托各类项目工程建设实现了镇域、县域风貌改善提升,还通过乡村建设立法探索、成立杭州数智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展美丽城镇课题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通过率先提出并推进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建立美丽城镇“四师”(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发展师、体验师)制度、采用“揭榜挂帅”“毛遂自荐”的赛马机制等深化创新、推动精准攻坚,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逐步构建起一套“杭州特色”的美丽城镇建设体系,逐渐完善美丽城镇建设管理闭环。
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处入手。城乡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桩桩“一件事”推动形成“一体化”“一站式”,一件件“烦心事”变成“容易事”“顺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