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www.txbyjgh.com/zjjs/486.html你买过布吗?这个简单的问题估计绝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当然,如果你买过几尺几寸布的话,你起码得40岁了,是大叔大姨辈的了,大叔大姨,你好!现在在北方的农村大集上,你还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挂满一排的各种色彩的布匹,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就够了,就可以摆摊做生意了。那时候买布还要布票的,现在年轻人听起来更是天方夜谭了,但确是一段历史真实,姑且不去谈了。北方冬季大集上,卖布的摊位不算多,但也不少,这就是北方大集的魅力,几乎能买到你想要的一切,稍带点夸张了哈。现在的大集上不仅有各色的布匹,还有处理好的棉花呢,被面、床单也有。市民看好哪匹布,谈好价格,摊主就可以给你量布了。摊主拿的一般是米尺,就是一米的尺子,一般买布得一米以上吧,一套衣服得3米左右,上世纪凭布票买布的时候每人一年也就2-3尺布票,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布,何况那时候真没钱,量布的尺子也多是一尺的,米尺有,但很少用。上世纪的布多是棉布,质量很差也很好,很差是指做工粗糙,很好是指经久耐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哥哥姐姐穿了给弟弟妹妹再穿,父亲的衣服改改给儿子穿,母亲的改了后给女儿穿,一代一代相传下来,质量不好能行吗?图中这位大姨摊贩是专门卖布的,面对顾客也是满面笑容,开始不愿意面对镜头,经小编开导后,答应了,但还是感觉不好意思。测量布匹尺寸时,大姨就认真了,这玩笑不得,少了,顾客不乐意,多了,自己亏。普通的面部量好尺寸后,剪开一个小口,双手一撕到底,就分开了。这里面有学问了,剪刀正中,就丝毫不差,无论偏向哪一边,就相差不少,所以那时候的营业员是很吃香的职业,多一点,少一点营业员说了算,你还没地儿投诉。现在多是化纤和丝绸面料,手撕是不行了,就得顾客配合一下,2人各拿一头,摊主用剪刀叱开,在顾客亲眼见证下,没毛病。大集上卖布匹这样的摊位估计还得持续很多年,古老的职业在大集上得以传承,演绎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所以在赶大集的时候,你不仅能买到美食、看到美女,还能体验到中国古老的文化,有空多多去赶大集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