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婧瑜小学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学生?如何激发孩子成长的内生动力和自主性?学习能成为快乐的事情吗?…………一直以来,这些都是困扰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键难题。在殷都实验小学,问题的答案似乎可以从每个笑容满面、眼睛里有光的学生身上找到。这里的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我发现,我可以更优秀。”殷都实验小学现有3个校区、87个班、名学生。从“传承”和“创新”是教育本质功能的探索,到形成“发现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再到逐步实践凝练成以“我发现”为文化词的特色校园文化,该校的教育理念体系越来越明晰、越来越系统。这一路不断探索和实践,学校走了近17年。殷都实验小学以“发现教育”为教育指导思想,以“我发现”学校文化为思想载体,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我发现”学校文化如根深叶茂的大树,根植于殷都实验小学长期自主教育实践的沃土。5月10日,记者走进殷都实验小学,对人人称道的“发现教育”一探究竟。通过几个特写镜头,带您了解殷都实验小学情理交融、充满活力、风貌独特的“我发现”学校文化。小小“发现卡”的神奇魔力一张张小小的“发现卡”,正悄无声息地发挥着神奇的魔力。这些“发现卡”色彩绚丽、样式不一,内容更是千奇百怪。“我们从不限定孩子要去发现什么,他们可以记录一切自己觉得新鲜、新奇的事物,可以是一个新知识、一个秘密,甚至可以是一个猜想、梦想,只要是他们眼中变化万千的世界,都是有意义的。”采访中,殷都实验小学副校长于娟随手拿起一张“发现卡”,一边向记者展示,一边说。这是一张粉色的卡片,是四(7)班学生聂雯莉制作的。卡片上画着一辆彩色的电动车,题目是《为什么电动车也要上车牌》。这是一个普通10岁学生眼中的世界,在殷都实验小学,有无数这样的学生。他们用一双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看万物,用大脑去思考,用双手去操作,用智慧去创造。“我发现”被定义为殷都实验小学的文化词,发现的力量无处不在。校园里的每一处环境都应能够反映出学校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学校文化也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各种物质载体和全部的符号体系(校训、校歌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的语言表达)之中。“围绕‘我发现’校园文化,我们的校训是‘让发现成为一种习惯’,校风是‘自主、快乐、发现、创新’。现在,这3个字不仅成为学校一切环境建设的起点,更成为全体师生的语言符号、思维习惯,更成为殷都实验小学特有的精神内涵。”于娟说,“‘发现教育’是基于学生个体成长关键性因子(潜能、优长)的发现而实施的开发性教育,其内涵定位为‘发现·发掘·发展’。”创新课程提升科学素养谈起殷都实验小学的科学特色课程,少儿科学院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个创建于年以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素养为目的的虚拟机构,称得上是殷都实验小学的创举。“我们对学生科学创新素养的培育,早于教育系统倡导很多年,历经十年探索,学生从中受益最大。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给他们一个点,他们就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少儿科学院院长裴瑞娟向记者介绍,“科学特色课程的推行,更加注重过程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殷都实验小学将科学特色课程根据范围和类别划分为普及性课程、兴趣性课程、拓展性课程3个层次。普及性课程参与率为%,其中包括每个学生参与的“发现卡”,还有颇受学生喜欢的社会大课堂等。兴趣性课程则让学生在课堂外发现自己,参与率为50%,不仅包括小实验、小制作、小种植、小课题、小创意、小考察实践活动,还包括每年在“我发现文化节”上举办的“我发现大讲坛”。拓展性课程在于让有兴趣也有天赋的孩子在科学创新素养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幸福叮当”创客空间应运而生,包括机器人、智慧电子、无人机、3D打印、OM(头脑奥林匹克)、电脑编程等10个研究所。科学特色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六(2)班学生付嘉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以前的我,是一个生活能力差、自主能力差、学习不积极的人。自从我加了学校创客空间的机器人编程研究所后,我的思维逻辑增强了,养成了编程式思维——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让我成长了很多。”付嘉洋并不是个例,裴瑞娟向记者介绍,加入创客空间后,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能看到变化,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面对困难能克服,而不是退缩。他们养成了爱探索、爱思考的好习惯,不少人立志长大要做科学家。多元发展做最好的自己每周五的特长展示日,只是殷都实验小学推行让学生自主管理,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组织等能力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每个学生都会在新学年申报一项自己想要学的新特长,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会。6年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培养6个特长。每个学期末,校长都会为学生颁发特长认定书。“你可不要小看这些学生眼中的特长,也许称不上高精尖,但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谈起特长培养,于娟给记者讲了一个普通的例子。六(2)班学生李乐轩,从小内向寡言,从一年级开始,他先后制定了培养口才、学做饭等特长,每一项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连李乐轩的妈妈都说,以前,孩子连鞋带都不会系,现在,孩子乐观、积极、自理能力强,变化太大了。为了促成学生的自主管理、多元发展,殷都实验小学摸索出一套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八大指标”给学生评学分,即学科内知识类考试学分、学科内能力类考核学分、体质发展和体育技能学分、品德与习惯学分、班级岗位自主管理一体化评价学分、少儿科学院个人学分、特长发展项目学分和学生在校外参加比赛获奖后转化成学分。“我们想给那些世俗意义的差生一个快乐童年,这就需要通过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校长赵验军说,“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以多元评价解放学生被禁锢的思想。有了这样多元的评价体系,学生就不只是学习的机器,每个人都能找到闪光点,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1每周固定时间,殷都实验小学的每个学生都要交一张自制的“发现卡”,用色彩斑斓的卡片装点教室、走廊,用自己眼中的新奇世界,装扮整个校园。大课间,学生欢笑簇拥着围在优秀“发现卡”展示墙前,看一看别人眼中不同的世界,在欢声笑语中受到校园文化的浸染。2在学校里的“幸福叮当”创客空间,OM(头脑奥林匹克)社团的学生独立完成创编故事、录制视频的参赛作品,在今年4月举办的全省大赛中又一次取得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参与的学生听到喜讯后只是淡淡一笑,因为荣誉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科学特色课程带给他们的大多是乐学善学的自信和勤于思考的创造力。3每周五的大课间,殷都实验小学的操场上都会成为欢乐的海洋。每个班围成一个圈,学生在圆圈中央展示自己的特长,有人表演削苹果,有人展示舞蹈,如果特长没办法现场表演,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学生笑啊、跳啊,6年间,培养出6个特长。本文来源:安阳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