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子打手心,耳光走起来,那些父辈经历过的

01.惩戒教育一直是教育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很多时候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说服教育的效果远远没有惩罚来得有效,但是随之而来的也很可能伴随莫大的风险。比如,前段时间某学校老师因为学生中午不睡觉,打了班级里10几个同学的手心,虽然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再被家长举报后,老师竟然被学校给停课了。难怪有的人说,如果教育中没有了惩戒,那么对于听话的学生还好,那些不听话的孩子老师该如何管教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严师出高徒,当然这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以往的观念中,我们会自然地认为孩子在严厉的老师管教下,会更容易成长,也更容易出成绩,但是耳光教育我也是不认同的,但是必要的惩戒一定是必须的,不然真的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有的时候,你说破嘴皮子都没有一顿板子来的有效。孔子应该算个好老师,也是一位温柔的老师,但是孔子弟子众多,在他的三千弟子当中,后来能叫得上来的有出息的也只有72人。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对于不听话的学生,孔子通常处罚的办法就是严厉斥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批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孔子教学成材的概率其实并不算高。02.苏轼有言:“惟教之不改,而后诛之。”意思是说,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教育之后,仍然不改,可以进行处罚。在明代,一位叫黄佐的教育家就提出:“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老师不仅可以“扑挞”学生,甚至可以处罚学生的家人。古时候因为普遍对老师都比较尊重,老师的地位比较高,因此古代的学生普遍是接受老师对他们的处罚的,并且很少有抱怨老师的。正如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老师严厉,对于学生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03.曾几何时,老师给我们的印象都非常严厉,我小时候就曾经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罚站,打手心,虽然当时觉得很委屈,不过后来想想确实给自己长了记性,以后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了,这是严加管教的好处。可是最近几年,惩戒教育却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尤其是作为老师,已经不太敢严加管理学生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先来看一位教师的经历:今天上午上课时,批评了一位女生,只是批评她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并没有什么其他的语言,更别说辱骂和打了。谁知,这位女生中午的时候肚子不舒服,后来她去找了班主任请假。医院检查,才发现她服了好多感冒药。在家长盘问中,她说上课老师批评了她,她心里不舒服。后来家长就打电话给班主任问小孩在学校发生什么,找学校要说法,说她家小孩有抑郁症,老师怎么能批评她。然后班主任也惊呆了,因为她并不知道这个女生有抑郁症,家长没有告诉班主任,更别说任课老师了。然后学校赶紧调了教室的监控,才发现我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批评了一句没认真听课。万幸!孩子没有出事,可老师却被吓了一跳,幸好有监控证明老师没有过激的行为,但是学生说她的确因为老师的批评而服药,幸好学校是站在老师角度和立场上的。但是这件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了个醒,批评学生要有度,不然如果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选择轻生,那后果谁都负担不起。04.看到这里,相信从事教育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究竟该如何管理学生呢,做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对不起教师这个职业,做负责任的教师也怕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难道真的要老师对学生不闻不问吗?经常听别人说,遇见好学的学生,开明的家长就用心教,遇见胡搅蛮缠的学生和家长就随缘,但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偏离了老师的初衷。以前,在我当班主任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学生,学生进班的时候家长就跟我说:老师你一定要对我孩子严厉一点,该打打该骂骂。当然,我听后只是客气地应承着,没曾想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孩子竟然离家出走了。当时他的父亲找到学校,非常郑重地质问我,问他的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受到委屈了,我当时不置可否,心里想万幸我没有把他说的话当真。后来,孩子找到了,只是我自己在工作中开始变得更加谨慎了,现在社会压力加大,很多家长和学生面对老师的管理,都会首先质疑他的出发点,在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许多风险也暴露出来,一线老师成了承担风险的主要人员。05.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很多老师开始不愿意去严格管理学生,老师开始不那么负责任了,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只能家长和学生自己买单。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环可能还是老师的地位和权威性正在逐渐下降,在古代教师的地位很高,有“天地君亲师”这样的说法,因此很多老师也敢于放手去管,即使有时候做的过分,也不会有人去说三道四,更不会有人去追责。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度讲,前者应该对后者具有不容质疑的权威。但如今教师恰恰被剥夺了太多的管理权限,使得他们在面对自己权威被挑战时,也无可奈何,并且根据相关法规,老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06.管还是不管,这真的是个难题?不管是最简单的,但是这真的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如果要管,就必须严,严管厚爱并进是最好的,只不过这个严的度如何把握真的很难,如何做到既对学生进行处罚起到很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所有老师去深思。说实话,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这是老师的职业所在,不敢管学生当然是不正常的但是要想要老师真的敢放手去管,尽职尽责地去管,那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权威性,从制度上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学校教育局等部门能够真正站在教师的角度为教师争取权益,老师们才可能放心大胆地去管理学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