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99988.html
开学将近一周,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基本上学完,双减之下,作业量相对少了一些,孩子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熟练程度到底如何,还需要进行无干扰式的系统测练来参考,并进行相对应的巩固练习。
一起来看看第一单元测试密卷,秘密算不上,只是题型比较经典常见而已。主要考查学生对米与厘米以及对意思的理解和实际测量时的正确应用,一起来看看:
01页
本页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长度单位的认识理解和灵活使用,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加减计算和大小比较,利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操能力,数线段的判断能力。
题(1)与题(7)旨在考查学生对米与厘米概念性的认识理解和灵活运用。它们都是长度单位,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
题(2)与题(5)旨在考查学生对米和厘米的关系的理解掌据,并能进行加减计算。关系:1米=厘米。
题(3)与题(4)旨在考查学生利用直尺测量物体的能力。尽量利用“0”刻度的优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要注意测量工具的单位。不同的单位,测出来后所表示的数据也不一样。
题(6)旨在考查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理解,以及灵活判断能力。线段是直的(不能是弯的哟),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重点与难点:
一是测量长度的方法:量一条线段或一个物体的长度时,首先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或物体的一端,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数是几,这条线段或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个单位长度。当起始刻度不是“0”时,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数需要减去首刻度数
二是对线段的理解判断,有两个关键条件:直线,有两个端点。
02页
此页考查的内容与01页相似,不同之处是题目更加的灵活,迷惑性更强,审题稍不注意,就会影响我们的正确判断。
辨一辨,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和线段的理解。可以找一个自已熟悉而容易理解的参照物来帮助我们判断。如拇指粗1厘米,讲台大约1米高。这样,这个长度在我们的心里就有了一个概念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当然,在选用单位时,还需要注意单位前面的数据。
选一选,主要考查学生利用一定的参照物对物体长度进行估计的联想能力,以及对测量与画线段两大实操的动手能力。
重点与难点:
在解决题(1)问题时,一定要与线段的两个关键性要求进行对比,缺一不可。不是直线不行,只有一个端点也不行,只有中间那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
题(3)与题(5)类似,可以把(5)看作是(3)知识点的延伸。在测量物体或画线段时时,物体或线段的一端应该对着刻度“0”或其他整数刻度,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个单位长度。(尺子要放平,不能斜着)
03页
此页实操性强,内容简单,但是极易粗心大意。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不论是在测量时,还是画线段时,细节务必注意。
量一量,填一填,估的长度放在心里就可以了,把实际测量出来的数据填在小括号里。利用直尺上的刻度“0”的优势,把图形和线段的长度量出来,并按要求标写出来。
画一画,重在细节,如题(1),“比…...长”这类题目,就是题目没有明确我们画的是多少长度单位,需要我们通过计算才能得知时,这个计算长度的算式,我们务必写在卷面上,而且,线段画好后,记得标上两个端点和长度。
而题(2),图标画得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标示的点的长度是否正确。
04页
这一页相对比较难,在往届中的练习过程中,做错的学生蛮多。
题(3),根据线段的特点来,两点一线,争取把所有的线都画出来。
蚂蚁回家,有一个常识:两点一线,直线最短。所以,是直线的那条路最近。利用这种思路也可以间接得出,直线越少,路越近。
附加题,按顺序,一个点一个点的往右数(有人称这种方法为抛线法)。
举例:
从左边数起,第1个点:3条,第2个点2条,第3个点1条,第4个点0条,一共3+2+1+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