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中读每天读一遍道德经有什么用三

有人在知乎上提问,“《道德经》现在全球都在读,西方很多国家都在用,可是我却读不懂,也就记下来几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题主,您的《道德经》是在武侠小说里看的吧?

“每天读道德经,不一定会有什么用,除了朋友间聊天,偶尔蹦出一句以显逼格,但是……”最热门的回答是这样的:“《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悟的,结合生活,工作,经历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道德经》自问世以来,在历朝历代都拥有一群“铁粉”,他们不仅读,还要为之做注。据学者统计,自先秦以来,注经解经的至少有数百人。最早的一位大概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他著有《韩非子·解老》。到了两汉魏晋时期,注经的人数大大增多,这其中出现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是王弼,另一个是河上公。他们两个人走的是不同的路线,王弼的注解深得上层的喜爱,而河上公的注解在民间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道德经》还拥有四位帝王级的粉丝,所谓“帝王级”不带有任何修辞上的意义,因为这四个人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而到了当今社会,《道德经》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到了大洋彼岸的华尔街。据说,华尔街的金融界人士以及一些企业的高管、创业者们也都很喜欢读。据教科文组织的统计,《道德经》总共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欧美的译本就有三百多种。美国著名女科幻作家厄苏拉·勒奎恩(UrsulaK·LeGuin)就曾经与人合译过。

厄苏拉·勒奎恩(UrsulaK·LeGuin)

其实不光是华尔街的金融界人士,在国内的金融界人士中也流行读《道德经》。几年前,黄明哲老师开设了一个解读《道德经》的课程。这个课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人的自我认知,人生的决策,道路的选择等等。但出乎黄老师的意料,这个课程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管理者、以及创业者的目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抱着“寻求解决之道”的目的来参加课程的。

一位参加过黄老师课程的投资人士说,即便自己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他时常会觉得焦虑和迷茫,在茫茫无边的挣钱迷雾中,如何找到一个理顺自己人生思路的框架。听讲之后,他发现,道德经的天道思路,有填补信仰空白的作用。

同样出乎意料的感觉,出现在更早之前的大学校园。黄老师曾经在学校里开设过一门名为“《道德经》与修身养性”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甫一上线就遭到学生“疯抢“,“抢课大战”激烈异常,不时有学生递交选课申请要求增加名额。黄老师及《道德经》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黄明哲老师是谁?

黄明哲,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黄老师自学生时代起就与《道德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求学期间又结识了哲学领域的辩证法大家陈志良先生,两人时常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而谈的最多的就是《道德经》。多年来,黄老师一直潜心研读《道德经》,以历代帝王家注释为蓝本,对其中的思维方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这样一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究竟凭什么能够成为帝王贵族的“心头好”,又因何能够在金融领域和大学校园里都成为“爆款”呢?这不单单是我们的疑问,同时也是黄老师思考过的问题。回到《道德经》本身,或许我们能和黄老师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黄老师看来,与其说《道德经》是一部传统文化经典,不如说它是经典中的元典。所谓“元典”就是最元初的典籍,它带有发端的性质。它往往代表着一个文明的基本思维方式。它不会去说教,而是去告诉人们你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的面前有哪几条路可以走。它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