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尺子可以“上天入地”?地贫儿童的“脱贫”希望是什么?如何塑造“数据思维”?5月22日,作为年广州科技活动周的特色活动,由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主办的“格致论道·湾区”讲坛第12期,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讲坛以“时间序曲”为主题,邀请5位来自星载激光测高、儿童血液病、大数据教育、非遗建筑传承、岭南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嘉宾分享他们投身的事业和光芒背后的故事。黄庚华:做一把可上天入地的激光尺激光技术很高端,也很接地气,从超市的条形码扫描仪,到人工核聚变的点火装置,都能看到激光技术的身影。看起来不起眼的激光测距技术是如何不断延伸它的感知能力,在嫦娥工程中为着陆器领路、在高分工程中为地球量身?“再微弱的光,在时空尺度上集聚至极限也能产生惊人的效果”。来自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庚华和他的团队始终聚焦于星载激光测高技术,研制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空间激光测高装备,精准助力嫦娥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为月球两极永夜区域绘制地形图,日夜不息逐点丈量地球。通过现场的分享,观众们直观的了解了航天工程的研发和测试过程,感受到十五年来相关技术从后发到并跑的奋斗历程。李春富:地贫儿童的希望地中海贫血症是全球分布最广、累及人群最多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易防难治”是地中海贫血的一大特征。虽然随着婚前基因筛查的推广,中国地贫患儿出生率总体趋减,但形势依然严峻,尤以广东和广西两省最为严重。地中海贫血儿童一旦确诊,主要有以下三种治疗方式,一种是保守治疗,需要患者每月进行输血和排铁;一种是基因治疗,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并没有广泛推广;还有一种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运用到地贫,是目前被时间证明的唯一可治愈的方法。”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院长李春富说。他不断精进和探索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创造性地使用“双保险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这种互补性移植方案NF-14-TM-CT(半相合父母供髓联合非亲缘脐带血移植技术)创下了地贫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率97%的全球最好成绩。作为完成过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贫的国内第一人,李春富教授为了“守护地贫儿童”的承诺,正在为地贫移植死亡率趋零做着更多不懈的努力。涂子沛:为什么你要修炼数商?5G时代,万物数据汹涌而来。作为研究大数据的权威专家,涂子沛表示:“每个人都要做数据时代的聪明人,修炼数商,是人类社会新阶段——智能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潮流”。如何提高数商呢?他提出三点建议:记录、注重搜索、量化。“手勤免脑记”。他认为,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就是数据,要用起来就必须要建立一个记录体系,时间记账、资料记账、想法记账、道德记账、人情记账都可以应该记录下来。涂子沛在《数商》这本书里分享了11条高数商搜索的经验和原则,其中一条是在搜索的时候不仅搜索关键词,再加上一个数字。“加上一个数字,你的结果立刻变得很少。”涂子沛谈到,一个新兴运动叫“自我量化”:每天走了多少步,跑了多远,喝了多少水,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睡眠的状态,心跳、血压全部都用数字记录下来。人们记录下来后可能会发现,身体的特殊症状与运动的关系、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自我量化让我们发现我们自己的问题,更好地去认识我们自己。”蔡凌:走在侗寨的乡土上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侗族留下了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传统建筑对现代生活的不适应,侗族木构建筑在现代化更新过程中,其传统营造技艺却在慢慢消逝。如何通过本地匠人的智慧和双手来保护美丽的侗族村落和他们独特的建筑文化?广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蔡凌开始了她的“建筑活化”之路。“良好的设计既能传承传统,又能适应现代生活。”蔡凌和她的团队从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与高步村的匠师一起,为高步村的孩子们设计并募集资金建造“高步书屋”,历时五年建成。“高步书屋”在年获得世界建筑节公民与社区类项目最佳设计奖。通过这次“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蔡凌和她的学生们与那片乡土上生活的人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希望书屋可以让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