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万千读者公认的好书好孩子三分天注

今日推荐:《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作者:李玉娥。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10章能力越强,孩子驰骋的舞台就越大

孩子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小白兔最喜欢萝卜啦。”一边高兴地画着萝卜。

妈妈又接着问孩子:“你觉得小兔子还需要什么呢?”

孩子想想回答:“它还需要朋友、妈妈、爸爸、玩具……”

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画出越来越丰富的东西。

原本孩子只想到将小白兔贴到纸上就完成了,现在纸上不但有了漂亮的房子、青青的草地、鲜艳的花朵、可口的萝卜,还有在跑步的小乌龟,穿着裙子的另外一只小兔,大大的蘑菇,翱翔的鸟,高高的太阳,弯弯的小船,真是热闹极了。这不正是一个锻炼孩子想象力的很实用的例子吗?

因此,父母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时,一定不要自作聪明,尽量做到让孩子成为游戏中的主角,这样才会给孩子留有广阔的空间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在发挥想象力的过程中玩得更尽兴、更快乐、更活跃。

3.向孩子提出想象的问题

“一加一等于几?”“在英语里‘树’怎么读?”“哪个小朋友在你们班里最听话?”“今天老师讲了什么故事呀?”“看一下,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实际生活中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成人也在不断地向孩子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封闭式”的,答案几乎只有一个,孩子也只能给出一个答案,这样孩子就成了重复知识的工具。

如果问问题只是一种检验孩子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方式,怎么能激发孩子去想象呢?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回答:一加一等于三,那么你会因为孩子错误的答案而生气或失望吗?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的那些问题应该是“开放式”的,是那些允许孩子充分想象的问题。例如,当爸爸陪孩子看飞机的图书时,可以问孩子:“你能想一下未来的飞机是什么样的吗?如果让你自己造一架飞机,你会怎么去造呢?会造出什么样的飞机呢?”爸爸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在思考与回答中不断地发挥想象力。

我们父母如果能够经常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那么孩子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想象力会得到启发,孩子的求知欲会得到激发。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回答“开放式”的问题时,家长一定不要着急地去打断或者更正孩子的回答。

4.让孩子做一些收尾工作

当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能力上会有限制,例如讲故事、画画等,父母可以先做出一部分让孩子来看,剩下部分让孩子来收尾。例如,父母给孩子讲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故事,让孩子自己设计故事情节,这样孩子的想象力就会得到锻炼。当孩子自己讲出一部分情节时,我们可以接着孩子的思路继续讲下去,当讲到比较关键的情节时,再鼓励孩子去讲。

如讲《雪孩子》的故事,当孩子已经明白了整个故事的大意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如:“当雪孩子遇到火后为什么会不见了呢?它能去哪里呢?”通过思考,孩子会从中明白一些科学道理。例如,他们会明白雪遇热变成水,在阳光照射下,水又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又如,父母可以先画一个猪头,然后让孩子去画耳朵、嘴巴等器官,父母可以继续画猪的身体,再让孩子加上其他东西。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鼓励孩子去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还能让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成就的快乐感觉。

以上几个例子只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方法中的几种而已,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找寻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方法。

创新能力,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

创新能力是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所稀缺的能力,谁一旦有了创新的能力,就很容易被社会接受,也容易取得一份属于个人的成就。

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能够有一份好的工作,不错的收入继续平凡幸福的生活。而创新的能力,可以为孩子带来这方面的成就,因此,需要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有一只小猴子每天都很开心,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给它造成打击和挫折,也没有什么事情会使它感到难过和伤心。

有一天,一只老猴子和它开玩笑,说:“小猴子,大家都说你很聪明,我今天要考考你,你能用这个竹篮子给我去打一篮子水吗?”

小猴子当时没有多想,就蹦蹦跳跳地拿着竹篮子出去了。但是,竹篮子怎么能打水呢,当小猴子把竹篮子从水中提出来时,水自然全漏掉了。小猴子十分生气,心想:“这老猴子,分明是在捉弄我嘛。”小猴子同时也有点泄气。

过了一会,它朝周围看了看,又高兴起来。“这有什么难办的,我一定不能让老猴子小瞧了我。”小猴子计上心头,它来到河边采了张大荷叶铺在竹篮里,打了满满一篮子水。

当小猴子用竹篮子提着水回来,放在老猴子面前时,老猴子看得呆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说:“谁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要肯动脑筋,竹篮子也能打水啊!”

小猴子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创新。学会创新思维,懂得创新是智慧中的智慧。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创新总是要伴随着每一个人。当来自四面八方的危机以及各种困难纷纷如箭簇一般向你袭来时,有些思维就丧失或部分丧失了它的功能,不能够解决危机和困难。这个时候,只有用创新才能解疑解惑,扭转局面。如果此时你能不乱阵脚,开动大脑,自己当自己的发动机,改“我不行”为“我能行”,逼破自己去独立思考,不向任何传统或习惯屈服,敢于挑战权威,不怕冒尖,不怕失败,那么无疑,你就能从困境中走出来,不仅可化解危机,而且还可能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所以说,创新是成功的智慧杠杆,没有创新,成功就缺少了必要的智慧基石。

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家长要做到:

1.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总以家长为中心

对待困难和问题,要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指导孩子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2.创建良好的氛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认为,有利于创造性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当一个人的心理得到安全时,他就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行为。因此,家长应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理解事物的孩子,教育孩子勇于标新立异,勇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家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使孩子知道,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不具备创新能力,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人才之所以称为人才,必然不等同于他人。我们传统的管制、说教、不能越雷池一步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相反,很大程度上把孩子的创造性束缚起来,使孩子个性差别逐渐缩小,棱角磨平了,特点消失了,迫使孩子成了“小绵羊”。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要为具有不同禀赋和不同潜能的孩子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的机会。要求我们认可孩子在智力、情感、兴趣、性格、气质、生理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性,反对强求一律,鼓励超前发展,多一把尺子,会多出一项才能。

4.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让孩子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去思考、实践、感悟、内化,形成固有思维。鼓励充分发挥想像力,去异想天开,鼓励反方向思考问题。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联系,但根本上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领导能力,让孩子脱颖而出

从小锻炼孩子的领导才能,让他们能够在群体中脱颖而出,使他们能够带领一班人完成更大的事业,对社会对个人都非常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