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有个网络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小孩子的哪些事情让家长比较恼火。很多家长积极的参与,不但选了一些内容,还在下面留言说,孩子早上醒过来,不会马上穿衣服洗漱,而是先在被窝里抠手指脚指玩,等把脚指手指玩一遍,家长再催几次,孩子才会起床;还有些家长留言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画画,经常愣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十多分钟还一笔不画。类似的情况,很多家长都深有同感。孩子做事情拖拉,总是把家长气的有种冲动,那就是先揍再说。诸位家长千万别这样,孩子出现拖拉的情况,很大原因不是孩子懒,而是孩子缺乏时间概念。为什么孩子缺乏时间概念?1、家长凡事包办有个笑话是这样的,说是一家的小孩子长到五岁,还不会说话,把家长急得火上眉梢,去医院看,也都很正常。突然有一天,孩子说话了,让把桌子上的牛奶递过去。家长惊奇的说:“你会说话啊。”孩子说,“您把我的衣食住行一直照顾的很好啊,要不是我渴了,我还懒得说呢。”当然,这只是一则笑话,但是这则笑话背后反映的却是真实的问题,那就是家长总是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根本没有主动的意识,吃饭是家长喂,穿衣是家长动手,甚至系鞋带、穿袜子都是家长亲力亲为,这样的养孩子方式,孩子怎么可能闹钟响就起床呢?2、能力尚未发育完全早上起床玩手指脚指半个小时,拉臭臭蹲厕所足足半个钟头,写作业又开始玩橡皮、尺子,孩子并没有意识到时间悄悄的过去了。孩子认识时间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看到孩子刚刚学习使用筷子,食物撒的满桌子都是,家长要有的是耐心,育儿是场马拉松运动,总是需要家长耐心培养的。若是家长总是替代孩子,觉得孩子吃饭太慢,做事情太拖拉,就主动去替代,反倒使孩子丧失了时间概念。他们就不会明白做一件事需要大概多久时间,成年人的做事效率和孩子怎么可能一样呢?认识孩子对时间掌握的阶段1、了解时间的大致概念当孩子已经3岁+的时候,时间对于孩子来讲还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阶段,这个时候需要让孩子明白“一天”的概念,也就是时间的大概意思。三岁以后,家长要帮助孩子理解“上午、下午以及中午、晚上”等抽象词汇的具体指向,有意识的让孩子明白这些词汇是怎么和日常生活搭上联系的。比如,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妈妈中午要下班回家,然后,咱们下午就带宝宝去公园玩过山车,到了晚上,咱们一起去吃肯德基。”让孩子有一些时间的意识。这个时间概念培养是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的,并不是一说,孩子就能够彻底明白,孩子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种因果关系的搭建。有些孩子总是觉得睡一觉起来就是新的一天,于是,午睡以后就成早上了,这样的事情在小孩子身上并不是稀奇的。如果家长无法帮助孩子形成“一天”的时间概念,孩子是很难理解究竟什么是时间的。当孩子明白了一天是指什么,也能够区分了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这些具体的时间节点时,接下来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明白,什么叫做“时间流逝”,因为这个概念不同于模糊的大概念,而是很具体的时间段,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提醒孩子注意,每做一件事情,会花费多久时间。比如,孩子刷牙需要多长时间,一首儿歌又是多长时间。这个阶段还不需要孩子明白“分钟”的细微差别,只需要孩子理解时间是会“跑”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让孩子知道时间是一种变化的东西,是会溜走的,孩子就会更加重视时间。2、认识钟表等孩子年龄稍微长一些,家伙在那个就可以教孩子认识钟表了。这需要孩子有个数字基础,那就是孩子可以从1数到60,并且完全认识这些数字,同时也能够每间隔5来数数,例如5,10,15,以此类推。这个阶段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家长不要太过于着急,若是孩子还没有大概的时间概念,那就需要先进行前一个阶段的巩固学习。现在的电子表和手机已经触手可及,大家通常已经熟悉读数字表。但是,传统的钟表和电子表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这会让孩子更容易形成时间概念。家长可以准备一下两个纸盘,在上面用小方块纸贴上刻度和时间,然后准备两个彩纸条,分别作为时针和分针。不用着急教孩子认识分钟和时钟的关系,先要让孩子区分开时针和分钟的差异,让孩子观察这两个针有什么区别。如果孩子此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可以提醒孩子时针和分针的长度是否一样呢?然后告诉孩子,短的指针叫做“时针”,长的指针叫做“分针”。也要让孩子认识什么是整点,那就是保持分针不懂,转动时针,让孩子读出来。1点,2点,3点。如果孩子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就可以在这个钟表上注明,“起床时间”,然后让孩子看时针在哪个位置,家长可以以此类推,睡觉的时间、午饭、早饭的时间等等在钟表上显示出来,让孩子学习。认识钟表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教很久,孩子还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关系,家长不要气馁,要注意在生活中多让孩子理解,自己的作息和这个钟表是直接相关的,每一个时针、分钟指向的位置,都代表自己在这个时刻要做的事情,等到孩子越来越多的体会到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孩子就会更加有学习的动力。3、认识分钟这个是相对困难一些的,很多孩子都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钟表上明明显示的是1,而家长却会读成5分钟,1就是1嘛,怎么能代表5呢?家长可以这样讲给孩子听,钟表上的数字是时针的念法,分钟的念法是按照小刻度来的,并且把钟表上的小刻度让孩子仔细观察,然后,是否每1个大刻度里面,都是装着5个小刻度。因此,其实分钟的时候,读的是钟表上的小刻度,而不是那些大数字。等孩子对这个概念已经完全掌握明白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明白分针和时针的关系,也就是分钟和小时的关系。首先让分钟转动一圈,然后让时针转动一个刻度,让孩子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么关联的。当然,这个内容是非常消耗时间的,这也需要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要顾着快,想着孩子可以快速的接受,可以快速的了解怎么回事,一定要保持这个阶段,多和孩子玩一下钟表,让孩子明白分钟和小时的关系。总之,孩子三岁+的时候是建立时间概念的关键时期,孩子若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时间概念,就会造成生活中的做事拖拉,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做事拖拉并不是因为孩子懒惰,或者主观上的不情愿学习,而是孩子不知道时间概念,若是孩子明白了时间的大致概念,就能够知道自己生活中的行动是和抽象的时间直接挂钩的。家长通过对传统钟表的教育,让孩子形成时间的意识,可以在生活中形成有效的作息习惯。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