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村村道黎平传洞村一把尺子量

北京荨麻疹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脱贫攻坚是一把巨大的尺子,丈量出党的队伍、丈量出人民群众、丈量出美好生活……”   年开始,黎平县传洞村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慷锵有力:从年贫困发生率53.6%,降至年贫困发生率为14.5%,到年贫困发生率为3%,全村顺利脱贫出列。贫穷,从此成为了过去式。

传洞村   丈量队伍凝心聚力党旗飘   半年之前,杨正锐被下派到黎平县传洞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时兼任第三网格员和脱贫攻坚指挥队长。   第一次被下派驻村工作就委以重任,压力一下子压到了杨正锐头上,“刚来那会儿,怕脱贫工作做得不好,每天都是忧心忡忡。”杨正锐说:“脱贫攻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必须肩扛起来,不愧历史,不负时代。”   传洞村由3个自然寨组成,村寨之间相隔得很远,村民们平时很难聚到一块。“组织涣散,人员不齐,工作就很难开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杨正锐说决定重整队伍:一个个地做思想工作,谁不来就到谁的家里去。   “党的队伍,必须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为了争取村民们的信任,“脱贫工作”“打扫卫生”“开展学习”每一份工作,他都第一个到场,以身作则。   脱贫看群众,群众看带头人,党员干部是能否实施脱贫攻坚政策的风向标,有了主心骨,村子就团结了起来。当时,传洞村党组织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全村党员平均年龄已经58岁,再过两年,即将“退休”。   “抓紧建设党支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迫在眉睫。”杨正锐告诉记者,在村里,但凡发现有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分子,就会成为发展对象,都会积极争取。   通过努力,传洞村在过去的4年间,共发展了3名预备党员,3位入党积极分子,传承接续,党支部力量得到发展壮大。如今,全村共有19名党员,脱贫动能变得更足。     

传洞村   丈量贫穷攻坚克难战贫困   “过去的传洞村一穷二白。”支书潘才新感慨说:“我们迎上了最好的时代。”   传洞村位于永从镇政府所在地东部10公里,平均海拔多米,森林覆盖率为90%,良好的生态自然条件,为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提供了可能。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发展产业。在此之前,拥有多年历史的传统苗寨从来没有做过,一直以来,依靠水稻种植养活传洞人民,却始终不能让人们致富。“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第一步,传洞人心里打鼓,下不定主意。     

潘才新介绍油茶产业   一直以为,黎平县都有种植油茶的历史,年,全县油茶种植面积36.72万亩,油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列全省第一。   “种植油茶有基础,有市场,值得发展。”为此,村两委班子研究决议:不种玉米种油茶,荒坡闲地种钩藤。     

油茶   “一亩地种植油茶株,一株盛果期的油茶果树产果70斤,一斤油茶果能卖1.9元,除去成本,亩产值至少达到元以上;一亩荒坡种植钩藤至少也有元以上的收入,发展产业,大有可为。”潘才新说。   确立了产业,就是动员生产。从年开始陆续有人参与种植油茶和钩藤,“起先是每家种植10亩,后来赚钱了,种的人就越来越多。”潘才新说。到了年,全村油茶种植面积.6亩,种植钩藤亩,产业带动户贫困户参与种植。   此外,自年以来,传洞村实施食用菊种植入股量化7户,叠鞘石斛种植项目利益链接19户,温氏养猪利益链接7户,绿壳鸡蛋利益联结10户。产业发展成为传洞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丈量幸福斗志昂扬奔小康   车子平稳行驶在村道上,宽大的水泥路犹如一条蛮龙,蜿蜒盘旋于群山之中,道路两边,一坡坡一岭岭绿色山脉一眼望不到尽头,山腰处,涓涓溪流流淌而过,潺潺水声不绝于耳,翻山越岭汇聚于偶得一见的盆地,山坡之上,层层梯田错落有致,微风袭来,泛起波光粼粼……近年来,脱贫攻坚战场,悄然来到了隐居世外的桃源。   过去,交通不便使传洞村与外界链接不畅通,现在,组组通让苗寨变得车水马龙、欢声笑语。组组通,接通了古老苗寨与外面的世界。   走进村子,苗寨大门处印有“大榜人民欢迎您”让人眼前一亮,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木房子以及村民们朴实的笑容,让冬日的暖阳显得格外温暖。   “以前,一辈子在山上都是人背马驮,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帮我们把路修到了山上,车子也进来了。”村民吴留霞笑着告诉记者。   年,通村路到村里,年通组组路修通,拥有多年历史的苗寨,第一次破天荒地看到了挖掘机开进了村里,老人们围上来议论纷纷。     

钩藤   “路修通了,电也有了,网络也连接上了,生活更加好起来了。”潘才新说,最重要的是村民们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没有办法发展产业,现在大家种起了油茶、钩藤,养起了生猪、肉鸡,产业发展一下子火了起来。   道路的接通,加深了村民们与外界的联系,为寨里带来了额外的就业机会。村里多余的劳动力去外面务工,掌握了劳动技能,年人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一边是劳动就业,一边是产业发展,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     从年贫困发生率的53%,到年的14.5%,再到年3%,今年年底,传洞村将实现全部脱贫。潘才新说:“赶上脱贫攻坚,是传洞村发展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正海

编辑 杨韬

编审 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