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闻过一种说法,孩子的脚越大,代表将来个子越高。还有人说,身高和脚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一个人个子越高,这个人的脚肯定不小。很多年轻家长听说了这个说法后,赶紧回家拿尺子量自己家孩子的脚,自然是希望孩子的脚大,这就代表将来是个大高个。可问题是,这种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身高和脚有关联吗?针对这样的疑惑,专家终于说出了答案!
孩子脚长的标准参考
孩子脚的大小会依据身高、体重、遗传因素、营养情况而变化。在不同年龄段,会有正常值作为参考。比如说孩子在0岁到6个月之间,脚长大约是10厘米左右;在8个月到12个月的时候,脚长大约是13-14厘米;1岁到3岁之间,脚长大约是13-15厘米;4岁到6岁之间,孩子的脚长大约是16-18厘米。
16个月的孩子,脚长是按照每三个月生长0.5厘米去推算。等到孩子长到16个月到3岁,脚长会从每三个月生长0.5厘米变为每四个月增长0.5厘米推算。3岁之后,孩子脚的生长速度会根据孩子摄入营养情况以及基因而定。
测量方式也会导致脚长数值的偏差
当然,这仅仅是一些固定的数值,大部分孩子是符合这个标准,当然也存在一些例外,所以家长不要太过紧张,将孩子脚长圈死在标准之内。孩子脚长,也会因为测量方式或者是孩子脚的不同状态而发生一定误差。比如说测量的时候,孩子刚好处于兴奋期,不停的动,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或者是孩子上午的时候脚略微肿大,也会影响测量值。
如果想要标准测量脚长,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站立在纸上,身体保持直立,这样脚部受力均匀。接着,家长可以用笔在孩子最长脚趾上和脚跟处做个标志,再将两个点连接,这样测量出的脚长是比较标准的。而脚宽的测量方式同样如此,依然让孩子站立在纸上,用笔标注好左边和右边最宽的位置,如此一来就可以得到标准的脚宽。
有些脚大的孩子确实比脚小的孩子身高要突出,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身高的高低还和营养摄入、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脚长并非是唯一影响因素。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个高个子,而家长个子并不高,这就要多做后期的努力。常见的方式是多带孩子尝试户外弹跳运动,有利于刺激骨骼增长。同时也得保证孩子的营养,多补充钙质,比如牛奶。另外,得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也是长高的关键条件。
当然,一般情况下,个子高的人脚也是不小的,绝对不会出现厘米高的人,脚长只有35厘米的情况,这也不科学。因为脚长和身高不成正比,会直接影响行走。就好比说古代女子,都得裹小脚,这种情况下她们行走是非常不便的,于是古代的女子是很少出闺阁的。
当然,身高只是外形的一种体现,即便孩子长的不高,家长也无需担忧,不然会影响孩子的自卑心态。现代人的包容性很高,即便是个子矮的人,也不会影响后期的社交、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