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好会复发吗 http://m.39.net/disease/a_6127021.html
青铜时代
年8月底,马上即将开学,江苏高邮的临泽镇上,杨俊熙和同伴在烈日下玩耍,汗渍和灰土弄了一身,临近中午,各自准备回家吃饭,杨俊熙和同伴习惯的性的来到临南小区菜场桥处老周临河河边清洗,洗着洗着,杨俊熙忽然发现手边有一个黄灰色的带尖物体半插在淤泥中,杨俊熙好奇,就地开挖,很快,他就把这把又灰又硬有把有尖的物体挖了出来。
杨俊熙很激动,呼唤伙伴说:“我挖到了一把宝剑”,伙伴皆惊。
自年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之后,民间对于收藏的热情几乎沸腾,在年的高邮临南小区菜场桥处老周临河边,一嗓子“老杨家的儿子从河里找到宝贝啦”从小伙伴中传出,半日之内,数十位手提现金的人聚集于此,每人现金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争相竞购。
杨俊熙的父亲杨锦海见到如此情形,越发觉得手里这个物件不同寻常,踌躇之际,一道闪电划过脑海:“这个东西不是我自己的,是地下的。地下的东西是文物,是国家的,我没有权利私自做主。”
9月3日,他将这把剑送到了高邮市文物局,捐赠给国家。
9月4日,高邮市文物局、高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临泽镇,给杨锦海送去收藏证书和奖金,奖金金额不详,按照惯例,应该是。
此时的杨俊熙已经开学,在操场上,汗渍和灰土弄了一身。
这把从淤泥中挖出的剑是一把青铜剑,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长26厘米,从剑的材料、剑长和剑的造型分析,为商周时代的宝剑,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比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早约-年。
湖北博物馆藏“越王勾践剑”商周时期的青铜古剑剑身较短,只有二三十厘米,到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到60厘米,战国晚期的剑长更是超过70厘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青铜剑的长度达到了81~94.8厘米,在兵马俑一、二号坑所出土的青铜剑又细又长又尖,在青铜剑的冶炼技术上达到顶峰。
年,在兵马俑坑的黄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这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公斤的陶俑压弯了,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现场的人有的惊叫,有的癫狂,有的哭爹喊妈,有的倒地抽搐,有的双腿筛糠、汗如雨下,现场之人无不作作妖装,生怕自己戏不好,原来,这把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有一个不太会演戏的老实人拿出尺子一量,这把剑的长度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现场的人有的惊叫,有的癫狂,有的哭爹喊妈,有的倒地抽搐……
上面这个“年兵马俑1号坑”的故事不知道骗了多少历史迷和青铜剑迷,甚至有人变成了人见人恨的杠头,在各种论坛、贴吧里敲着键盘口沫横飞,但这确实是一个传说,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承认亲眼所见。
真相
年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内又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公分,剑身上共有8个棱面。
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结构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
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年,美国在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钢铁时代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所以,青铜剑的剑身普遍宽厚且短,人们一直在找一种刚柔并济的材料。
中国的冶铁术大约发明于西周时期,几乎与铜器旗鼓相当,到了在春秋时期,已经能冶炼出软铁。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国到了伟大的汉王朝,汉王朝的伟大之一就是农耕民族首次历史性的、绝对性的战胜了彪悍的游牧民族匈奴,但匈奴这个民族也算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被东汉赶出中原后,一路跑到了欧洲,在欧洲各国来回搅和,打打杀杀,造成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欧亚民族大迁徙”。(这里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点击可看)汉王朝刀剑往事——汉剑退位,环首刀崛起
汉王朝强大的背后离不开成熟的钢铁冶炼技术“百炼花纹钢”,这种炼钢法的主要特点是制炼过程中要反复加热锻打、千锤百炼,去除铁中的杂质变成性能极佳的钢,并且刚柔并济,能制作出1米以上的长刀剑,还锋利异常,就是这种先进的冶铁技术让中国战争走入了凶猛异常的钢铁时代。
中国冷兵器中赫赫有名的汉剑和环首刀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欢迎私信或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