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全面发力,“破五唯”(“五唯”是指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政策陆续出台,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反响。然而,在“破五唯”之后如何“立新标”,又成为新的挑战。
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要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不同成果类型,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多元化分类评价机制。
对此,科研人员有何心声?多元化分类评价机制如何真正落地?科技评价方面目前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代表委员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不是“一棍子打死”
“健全完善分类评价体系,改变科技评价‘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向。”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告诉《中国科学报》。方复全谈到,有人认为“破五唯”就是要把论文、帽子这些指标“一棍子打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破五唯’不是完全抛弃原有指标,而是改变‘一刀切’模式、探索如何真正用好这些指标。而这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分类评价体系。”
“比如,对于基础研究来说,论文仍是体现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载体,我们仍需要将论文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但要摒除形式主义,不只看数量,更要看论文的影响力、贡献力和创新性;对于应用型研究成果,则更多地看科研成果与产品和市场能否有效对接、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复全说。
健全分类评价体系是代表委员们多年来一直呼吁的,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蓝闽波就是其中之一。
年,蓝闽波在刚刚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时,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