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宋茜在社交平台发文疑似回应网络暴力,提出质疑“为何社交平台成为了一把尺子”“本是分享的公共平台为何变成了作秀的地方”,并表示“请不要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善意的忠告和建议也是有限度的”。
此前,宋茜因为没有发文纪念已逝好友雪莉而遭受网友谩骂,后来又被爆料在飞往韩国祭奠途中泪流不止。
无独有偶,歌手那英昨日也于社交平台发送长文,自曝一些诋毁家庭和自己的网络文章被恶意转载,对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多伤害,并称“谣言止于智者,已委托律师收集证据,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不仅如此,王源也在出席活动时谈起对网络暴力的看法,呼吁网友“不要进行网络霸凌,三思而后行。”
朱丹、热扎依、杨丞琳,都曾对网络暴力提出反抗,包括这次雪莉逝世事件,众多明星一齐借“热度”发声控诉。
似乎,网络暴力于明星而言是“芒刺在背”的存在,我们不禁发问:“网络暴力,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的确,网络暴力不仅可怕,还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在网络暴力的洪流下,每天都有人为恶评买单,抑郁、伤身,再甚者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杨又颖、郑多彬、张彩媛、乔任梁、金钟铉、雪莉,这些明日之星的过世难道与网络暴力毫无关系吗?
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每个人都要遭受这样的“考验”,扛得住的便一笑了之,或是眼不见为净,扛不住,便又是一个悲伤的结局。
网络暴力恰如一双无形的手隐藏在身后,随时准备将你推向绝望的深渊。
本是娱乐窗口,为何会出现网络暴力?
每个人都成长于不同的生长环境,个人喜好大相径庭,对待事物的看法自然也不尽相同,这就为发表网络言论奠定了话语基础。
另外,网络的隐匿性为网友披上了一件虚拟的外衣,使得人们对发表网络言论有恃无恐,在一种隐匿心理支配下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这便是网络暴力的雏形。
口无遮拦,伤及他人,逞一时之快,网络暴力便由此蔓延。
网络暴力的界定线,究竟握在谁的手里?
从某个角度思考,网络暴力并非是“一事无成”,许多明星之所以惧怕网络,无非是忌惮于媒体的公开性,监督性和超越时间空间的多维度传播。
娱乐圈不能只夸不骂,明星也不是特殊存在的个体,因此网络暴力起到了监督行业乱象的作用。
批评演技、讨论音色,在公众人物面前,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有时候言过其实便会演变为网络暴力。
演员毛林林,因饰演《兰陵王》中蛇蝎心肠的郑儿而饱受非议,也因为这个角色诠释的太过深入人心,导致微博出现#毛林林滚出娱乐圈#这种话题,网友们各种脏话和粗口,有些更是直接问候毛林林全家,害得她那段时间出门都要戴大口罩,害怕被人砸鸡蛋。超过了对艺术上的点评而转至人身攻击,便是网络暴力。
面对网暴,我们就无济于施?在这些明星身上或许能找到答案。
林更新——你怼我,我就怼你
俞灏明——你们看不惯,我就做出来打你们脸
赵丽颖—我连喝口水都被黑
没有人能赢得所有人喜欢,也没有人能让网络暴力彻底杜绝,成长于这样的环境,唯有一颗平常心方能始终。
当未来的某天,你约上三五好友大谈这些前尘往事时,一种强烈的感觉会躲过岁月的伏击,温和地、平稳地抚慰你的每一寸神经。
那些流言蜚语,终没杀死我,反倒是被情绪吞噬的键盘奇侠从口无遮拦的一刹那,便再也忆不起这人世间的诸多美好,完完全全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谭咏麟年轻的时候这么帅,与张国荣合影太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