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其符合学生观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要求老师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克服按照同一个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陶行知此话意思是要按照不同标准看待、衡量学生,这样会有很多优秀学生。
今天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上课伊始,老师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将用两节课学完。”说完,便转过身去板书,他刚写完课文题目,便听到有学生喊“报告”。“什么事?”老师问。“老师,我不同意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喊报告的那位同学站起来说。“为什么不同意呢?”老师和蔼地问。“我认为这篇课文虽然长,但语言比较好懂,即使有些难懂的句子,课文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而且我们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大部分同学应该基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所以没有必要花两节课了。”老师听了该学生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到:“你们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结果同学们都赞成。于是老师说:“很好!我也赞成大家的意见,那么我们就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吧!”同学们立刻发出了满意的欢呼声。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我赞同这位老师的做法。
从学生观的角度出发,我认为: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