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毫米分米的几种易错

长度单位由小到大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先不讨论),就某个单位单独说明的时候大部分都理解,但是在做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长度单位选择时,部分学生还是容易出错。特别是在题目中有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都有的时候。说明这些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还是不够熟悉,在这里,小河总结了一句关于长度单位选择的一句话:在选择哪个长度单位时,(一般情况下)比指甲盖还狭窄用毫米作单位,比指甲盖宽比一扎短用厘米做单位,比一扎长比胳膊短用分米做单位,比胳膊还长用米做单位。(一)就一些经常出现的考题来说,树高、楼高用米做单位。人的高度用厘米做单位(如果前边数字是多的时候),人的高度用分米做单位(前边的数字是两位数的话,一般都是十四五差不多),人的高度用米和分米,或者米和厘米做单位(有两个括号,需要填写两个长度单位时)以上说的都是一般情况下。(二)画线段,不是考试的情况下一些学生总习惯直接用铅笔画(不用尺子)这是不对的。一是要养成习惯,二是直接用铅笔画出来的是直线吗?歪歪扭扭的是线段吗?另一方面,画线段后线段两端要有端点(不是一条光秃秃的直线),关于线段的定义就是两端要有端点,没有端点那是直线,不是线段。最后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画完线段后,在线段下方要标注多长,举个例子:画一条5厘米3毫米的线段,在用直尺画完后记得要在下面标注5厘米3毫米。(三)长度重叠问题,比如两条线段连城一条直线,重叠的部分是5厘米,每条线段长度是8厘米。问现在的总长是多少?类似这样的重叠问题,直接告诉学生,重叠多少,每段加起来的总长就减少多少,举个例子:(用双手来举例子,每个学生都有,简单易懂)双手展开对接在一起,刚开始没有重叠时(指尖挨着指尖那种),对接在一起的总长就是每个手掌加起来的总长,然后双手慢慢的开始重叠,重叠一厘米,总长就少一厘米。重叠5厘米,总长就减少5厘米。两个手掌完全重叠在一起,总长就少了一个手掌的长度。所以得出结论,求重叠后的长度,就用每段加起来的总长减去重叠的长度,就是重叠后的总长度。(四)长度测量(物体左端没有跟0刻度对齐那种),在这里跟0对齐的不讨论(一般不会出错)今天主要说的是物体左端对着直尺的中间某个位置,然后物体右端又对着某个数值,然后求物体的长度。这种情况,一部分粗心大意的学生总是习惯盯着物体的右端,对着哪个数值就是几厘米。这是不对的,像这种情况应该是物体右边的数值减去物体左边的数值,得出的就是物体的长度。举个例子,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左边对着2厘米,铅笔右边对着18厘米,那么铅笔的长度就是18减去2等于16厘米。最后一个问题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之前已经说过,相邻长度单位间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多个0,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去个0。像这种相邻的单位间转化一般都会,易错的主要是不是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转化。具体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中间隔着一个单位,“多俩0”比如1米等于毫米,1分米等于毫米。第二种:中间隔着两个单位,“多三0”比如1米等于0毫米,如果是小单位转化成大单位,道理与这个相同,少俩0或者少三个0。本人教育界小学生,只是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说的不合适的地方请同行前辈多多批评。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