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台和景福宫对面的林荫道上,银杏落叶满地,“韩国硅谷”京畿道创造经济革新中心附近的枫叶红得彻底。首尔的深秋很美,也独树一帜,正如韩国的创业创新氛围。
从科技模仿到科技创新,以三星、LG、SK为代表的韩国大型企业在上世纪逐渐具备国际竞争力,也使得韩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创造出“汉江奇迹”。
而在时代的变奏和商业模式的冲击之下,一些韩国公司继续秉承着“耐心、求精、别样”的共性悄然发展。京畿道创造经济革新中心等18个创新中心正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小而美”的创新面貌随处可见。不过,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韩国仍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小而美”的创新逻辑
距离上海煊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陈小康从首尔高丽大学研究生毕业,已经过去了大约十年。在这期间,他从奔赴海外求学的学习者蜕变成在资本界探寻新机遇的实践者,赴韩寻找并购新项目、投资新机遇也成了他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按照陈小康的描述,韩国的产业更加偏重于“小而美”,在基础工业研究方面更加精细,在新材料方面注重核心技术掌控,在技术沉淀方面结合实战应用,在做事风格上严谨认真。
韩国“小而美”的创新文化也体现在创业公司身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京畿道遇到做智能尺子测量的Bagellabs公司CEOSoohongPark,经历三星等大型企业的洗礼,SoohongPark创办可直接读出衣物尺寸的智能尺子公司,目前全球大部分的衣物测量依然采取人工模式,运用智能尺子将提升60%的效率。
陈小康表示,韩国人会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