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2744.html
年6月,广州越秀公园旁的象岗山边上的一个工地的工人在打地基时锄头碰上了硬物,他低头一看,发现锄头下居然有整块的大石板。掀开石板后,下面乌黑一片,似乎是一座地下建筑。那个工人没想到,自己一锄头下去,发现了一座古墓。
考古队员收到工地的汇报后,第一时间赶到了象岗山,经过初步的勘探,确定这是一座南越国时期的墓葬,墓穴保存完整,随着考古队友多个日夜的考古发掘,考古队员终于在清理墓主人玉衣的漆皮残片时发现一枚代表墓主人身份的金印。这才确定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考古队员屏住呼吸,轻轻地拿起印纽,小心翼翼地将印面翻转过来,就看到印面“文帝行玺”四个用阴刻手法刻出来的篆书。通过这方印,我们可以确定象岗山大墓的主人就是南越文王——赵眜。虽然南越王墓出土了许多珍贵的玉器,但是这方象征着墓主人身份的金印当之无愧成为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这位南越文王赵眜到底是谁,他和我们熟知的南越王赵佗是否有关呢?专家经过研究,在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的记载中查找到了赵眜的信息。
赵眜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谥号文帝,是我们熟知的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孙子。小伙伴们也许会有疑问,为何第二代南越王是第一代南越王的孙子而非儿子呢?我们不妨走进历史,了解一下南越国的发展史!
第一代南越王赵佗是河北真定人,史书之中并没有介绍他的家世,可见乱世之中,时势造英雄。当秦始皇一统江山之时,赵佗受命率大军南下平定岭南,被任命为龙川县县令。不久之后北方大乱,赵佗在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建立了南越政权。公元前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蕃禺,自称“南越武王”,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重视农业发展,给当地农民安利北方先进的耕种技术;同时也团结人民,实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他妥善处理和汉朝的关系,使南越国得以长治久安。
根据《史记》的记载来进行推断赵佗在位67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虽说赵佗称帝时的年岁仍未可知,我想至少也是到了中年才称王吧,他的儿子很有可能没能熬到当南越王的那天就已经归西了,所以赵佗的孙子赵眜才有可能成为了第二代南越王。
根据《史记》和《汉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赵眜与汉武帝的故事。原来赵眜继位不久,闽越国趁机攻打南越国,赵眜一边派军队加强防守,一边火速上书汉武帝,请求诸侯藩国之间不应当互相伤害,要听汉朝的统一指挥,可以说一般维护南越国,一边向汉武帝表忠心。汉武帝得知此事之后十分欣赏赵眜,就派兵镇压了闽越国。
汉武帝想要见见南越王,就要求赵眜上朝谢恩。赵眜担心此次一去若是个“鸿门宴”那就有去无回了,于是称病让太子赵婴齐去了。实则是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留在汉武帝身边。赵眜去世后,由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继承王位。
赵婴齐从小就被父王送到汉武帝那儿当人质,因此继位之后,为了防止汉武帝猜忌,表明自己臣服于汉朝,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父王用的印玺藏了起来,实则是已经将印玺陪葬了。我们现在近距离观察这方从南越王墓出土的这枚文帝行玺时,除了在印台四周可以发现有摩擦使用过的痕迹,同时阴刻的沟槽内有肉眼可见暗红色的印泥。这也就是说史书中说的藏印章,其实已经是陪葬了!
了解了南越国的历史,我们再来看看这方对解开墓主人身份之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金印中藏着哪些秘密!
这方金印通体以金为材质,体型偏大,印面长达3.1厘米,高0.6厘米,是目前考古所见最大的一枚西汉帝印。根据当时的规制,汉朝皇帝帝玺的印面尺寸为“方寸二”,大概等相当于现在的2.8厘米。汉代等级制度森严,对印章的尺寸、材质、印纽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从规格等级来说,南越王墓这方印章已属于僭越,不过天高皇帝远的,不拿把尺子量一量,很难判断。
我们常说,印章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其实就是说当时的印章并不是很大,这又是为何呢?汉代的官印主要用于表明身份和封检,由于需要随身携带,且用于检上填泥的面积有限,就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凹槽所以玺印不大。
再来说说这方印的材质,它是以金为材质,可以说是极其罕见。中国目前已发现的西汉金印不到10枚,其中南越王墓就出土了3枚金印,而文帝行玺更是目前考古所见唯一西汉金玺。
根据史料记载,秦统一天下之后,规定只有帝后的印才可以称“玺”,并且要以玉为材质。当时的秦始皇就有:皇帝行玺、皇帝信玺、皇帝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天子之玺共六方不同的印玺。
这方“文帝行玺”的发现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史书记载秦汉实行的印玺制度,同时赵眜没有用白玉材质,而是选择了用金打造印玺,可以说是一次创新之举。文帝行玺以龙为纽,是目前所见最早以龙为纽的印章。
因此,这方南越王墓出土的龙纽金印不论他的大小、材质和纽饰造型都不同于一般的秦汉印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方金印既是王权的象征,也是南越国的见证者,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院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