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费用贵吗 http://m.39.net/pf/a_5127588.html
大家好!欢迎来到猫妈课堂,与你分享教育教学故事。
先与大家分享小学校园里常见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
一位老师捧着书,来到教室A,站在门口,发现:班里喧闹声不断,同学们有的聊天,有的大笑,东倒西歪……
镜头二:
另一位老师捧着书,来到教室B,站在门口,发现:课代表站在讲台,有声有色的朗读,台下同学几乎都加入朗读行列,还有一位班干,在巡视,时不时帮一些同学们把学习用品摆放好……
这样的镜头时时刻刻在小学校园上演。作为老师,对这样的镜头无比熟悉。
来到A班上课,你需要花上好几分钟整顿纪律,而且一旦学风这么松散,课堂的纪律也好不到哪里去,讲着讲着,时不时就要停下来批评学生,师生的上课情绪都受到影响。
来到B班,学生都已经有序地、快速地投身到学习中来。老师能马上进入上课的状态,且没有老师在场,班干也能压得住场,说明这班的班风、学风抓得很好,班干也培养得好,这样的班级,上课的效率肯定比A班好很多。
如果你是老师,你肯定更乐意来到B班。而B班,能有这样好的学习氛围,肯定离不开所任各位老师对课前纪律的狠抓并已经养成好习惯,进入良性循环。
要让一个班像B班这样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按这4招,教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简单、易学、好落地,课堂效率提高了
一、物品篇
1.清楚所上课程和相应物品
从一开始就要求孩子按课程表准备好每节课要用的书、教辅、本子、文具、必须用品。
例如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东西少不了。课本、练习册、作业本、笔记本、演草本、尺子、笔等。
又如不同的学科要求不一样。上体育课需要准备运动鞋、水杯等;美术课、音乐课、科学课等根据老师的要求准备相应的物品。
一般,上第一节课,每科老师都会说明必带物品和注意事项的。
2.摆放有序
告诉孩子物品的摆放方法,让他们形成习惯,方便课堂上第一时间拿到手。
有的老师是这样要求学生的:把书本叠放在课桌的左上角,便于左手取之。文具类摆放在课桌的右上角,右手取用方便。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哪怕到了高年级,每班总有一些同学上课上着上着就走神,有的玩笔,有的摸尺子……于是,我的要求非常简单粗暴:桌面只放即时要用的东西,其他可能要用的东西放抽屉。
例如:上新课,桌上只放语文书,黑、红色笔各一支,铅笔一支,尺子一把,且笔放在笔槽里;其他的统统藏在桌下的抽屉里,要用,马上拿出来。
总之,桌上的东西能多简单就多简单,减少孩子因物品分散注意力的机会,减少课堂上拿取东西的时间。
准备好物品,并明确摆放方法,好处多多:
杜绝课堂找不到东西,东翻西找的小闹剧,避免打乱师生的听讲情绪。学习用品的整齐摆放,有增加思维的条理,存取省时。
这样的好习惯一养成,孩子学习高效,并学会整理学习用品。一旦做事井井有条,就不会拖延,就不会低效,对学习、对生活有着非常好的、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身体篇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课间不能做太剧烈的运动,但也不能一味枯坐着。课间聊聊天,放松身心;站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放松睫状体;最最重要的是上厕所,照顾好自己身体上的生理需求!
劳逸结合,学习效果才好,对成长才好。
三、知识篇
★提前做好预习,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听课。
一般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明确的课前预习任务。他们布置的预习都较具体,有规可循,
例如,低年级语文的预习主要是字,有些老师会建议用专用生字练习本来预习。课前从字音、部首、结构、组词、字义等方面进行预习。
中高年级除了字词、朗读,还经常学生思考课后题或老师自设的问题,有时鼓励让学生提一两个想问的问题。
★巧妙利用课前2分钟,复习所学知识。
预备铃响,到上课有2分钟。经验老道的老师,常常巧妙利用这2分钟让学生复习所学的内容。操作很简单的:预备铃一响,课代表马上领读各科内容,提前进入状态。例如:
上语文,读读课文,读读重要的内容,背背老师要求的内容,朗诵古诗……上数学,读读背背公式与规律……上英语课,背单词读对话……上音乐,唱教过的歌……上体育、美术、道德等课,读读课堂常规……
课前2分钟,内容自定。教会值日的班干管理好这课前2分钟,其实,预备铃一响,老师都会到教室了,但把这2分钟交给班干,更好。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孩子们那颗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快速投身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经过科师的严格要求,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完成预习和复习知识准备。
四、仪式篇
重视上课前的仪式。“起立”时,动作迅速、整齐,站姿端正,两眼凝视老师,真诚地向道声:“老师好!”老师回应:“同学们好!”,“坐下”时,动作迅速、整齐。
通过这种仪式,提醒学生“开始上课,准备战斗”,蔽掉上一节和课间的干扰,把大脑切换到即将上课的界面上。
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老师们从点滴做起,并持之以恒。而这简单的4招,易学、好落地,一旦掌握了,课堂效率肯定能提高。
你好,我是猫妈,一线老师,乐意分享教育教学内容,乐意分享家庭教育的育儿知识,希望能让教学不再难,让教育不再难。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