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高考多把尺子量人才

早在今年4月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之后关于新高考改革的话题,一直成为网络热点。

近日,在GES未来教育大会新高考改革圆桌论坛上,专家们提出高考改革的重点在于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且真正重视起来。

为何在高考录取环节要启动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包含什么内容、标准及量化考核?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如何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又应该如何去适应新高考的需求变化?

新高考改变了传统高考中的“唯分数论”倾向,建立更加多元的评价体系,用多把尺子“量”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不是通过为每个学生“打分”来进行比较,而是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特点,是从“优秀水平”到“个性展示”的转变。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5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

推动综合素质评价落地,首先要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注重过程记录,注重客观白描,注重多元刻画,描述学生思想品行特点、记录学习成长过程,朴素客观,而不是浓墨重彩或用同一个模板刻画所有学生。同时要切实发挥各地尤其是每所学校的主动性,要将综合素质评价的权利和责任下放给地方人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层面。发挥各地特别是学校层面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各地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学校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公益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拓展课的训练等。而学生现在显然不能只追求获得高考高分,必须在中学期间重视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包括投入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公益,参加科创营,进行校外能力拓展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