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还珠格格》第一部在湖南卫视播出,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那时到了万人空巷收看《还珠格格》的热潮。看完第一部,就期待第二部。那时候每天晚上8点,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即使广告很多,也看的津津有味。看到起劲处,来一句——广告之后,更精彩哦。这句记得特别清楚。
对于剧中的容嬷嬷,特别讨厌,因为她总是喜欢挑拨离间,处罚紫薇和小燕子,尤其是用针扎紫薇。
上高校五年级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县城就读了。第一天去报名,是一个年轻的老师给我们填写资料,特别亲切。以为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班主任老师了。第二天去上学,竟然换了一个老师。
第一堂课,另一个老师走进教室,吵吵闹闹的我们瞬间被就被惊呆了,这个老师看起来太像容嬷嬷了,表情特别严肃。教室里立刻安静的像一颗绣花针掉在地上也听不到的境界。只见一个身高和样貌和容嬷嬷一样的中年老师走进教室,她手里提着一个布袋子,把书和备课本往讲台上一放,声音特别洪亮:“同学们好!我是袁老师……”还没说完,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袁”字。“接上级领导通知,以后我就是你们五三班的班主任老师。”我们被震惊的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老师会怎么样,心里没有底气。
慢慢地,我们发现他上课很有意思,总是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就要人回答问题。只要有人举手回答问题,她就很高兴。他上课几乎没有人敢说话,但如果没有人举手回答问题,就随机抽查。如果那一堂课有一个同学举手回答问题了,她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并且表扬他。在我们看来,袁老师笑起来比不笑的时候更难看。我们私底下就叫她容嬷嬷。她提着布袋装着教科书和备课本上课,这在全校是第一例,从来没有哪个老师有这种风格。这个褐色的布袋,一背就是好几十年,有时候会提回去在家里备课。她家就住在学校的教师宿舍楼。
记得袁老师上课的时候,说到重点的地方会读三遍,看同学们都坐着无动于衷,会提示一句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立刻就明白了,从文具盒里掏出笔,一时间听到开文具盒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她会说在某句话下面画上波浪线或者画上直线。那时候我们都喜欢用尺子比划着。语文书上写满了笔记。
最害怕的是作文课,一般都是连着两节课一起上。第一节课用来构思,第二节课用来书写后的修改。我们搜肠刮肚的,没有素材,袁老师会随机抽一个同学读他的作文,当场给我们做点评。有一次一个同学写我的叔叔。他是这样读的,我的叔叔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我非常崇拜我的叔叔……还不等同学读完,袁老师就开始说了,一句话里面有好几个我的叔叔,没人抢你的叔叔。
她喜欢把那种不听话的学生搬到他的眼皮底下坐着,或者是坐在讲台的两边。那种所谓的不听话的学生就是上五六年级身高却长到了1米7的个头,远远比她高出了两个脑袋。
袁老师的衣服永远都是那几件,在我们看来,她非常的简朴。她的风格太像容嬷嬷了,比如纠正某个发音,说人家家里很穷,但是老家的人普通话发音都不标准。她会嘲讽似的说,有的人说我家里很穷,把发音读成情。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同学们都以为是我说的,眼睛齐刷刷的向我身上扫来,那目光就像一根针深深的刺在我的心海。
袁老师虽然性情古怪,但是也非常体贴学生。那时候的老师不像现在的老师,动不动就让你买资料或者去复印东西。学校有一台油墨打印机,她会将学习资料写好,然后用油墨打印机将它打出来,分发给我们。每次她的手上都是黑色的,到我们手上,资料还没有干,我们也摸的手上都是黑色的。
袁老师当了我们两年的班主任老师,她上的语文课从来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好害怕,特别是那严厉的样子,不怒自威。有时候她会在课堂上说她教过某个同学的老子。袁老师桃李满天下了。
如今袁老师已经退休了,在家里享受着三代同堂的乐趣。有一次我们去看他,她抱着小孙子,眉开眼笑的,发型依然是那个发型,短短的头发梳在后面,前面留几缕齐刘海。
无论过去了多少年,袁老师的形象依然在脑海中浮现,太像容嬷嬷了。
#不被定义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