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像昨天说的,人们讨厌讲道理的人,那些人们熟知的道理已经把耳朵磨出了茧子。也就是说,以防被人讨厌,当我面对那些人们熟知的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偷懒了对吧?哈哈哈哈,不闹了,今天先来看看神奇的分形理论。想起原来玩游戏的时候,我就很好奇怎么可以把山的模型做的这么像真的,就真的跟现实中那看起来毫无规律的山完全一样。后来才知道,如果把山切面,就会发现山的横切面可以分割成很多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而美工在做山模型的时候,就是运用了分形这个神奇的规律。分形,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研究那些不规则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不规则居然是一个个不同尺度的规则组合到一起形成的。比如:海岸线看起来没一点规律、都是随机形成的,可是放大一段海岸线的时候会发现放大之后的海岸线会与之前完整的海岸线很像。而且,假如用1米为单位来量海岸线,和用1公里、用米、用2米、用1一厘米等等不同尺度来量海岸线,得出的海岸线总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使用越小的尺子,测量出海岸线的总长度就越长,甚至可以理解为用无限小的尺子量海岸线的时候,海岸线总长是无限长的。雪花看起来很漂亮,可是要想画一个雪花很简单,只需要把无数个不同大小的规则图形叠加到一起就行了。树的大小枝丫之间是不是也很像呢。还有人的血管、云朵、火焰,等等等等这些看起来似乎毫无规则的东西,其实都可以用无数个规则的东西叠加到一起来表达。甚至于大到星系的总体样子跟人的一个神经元都看起来很像,还有行星围绕恒星和电子围绕原子核等等这样跨度巨大的相似性。哪怕是现在我们正在看的手机屏幕或电脑屏幕,上面的各种画面也都是由大量的发光晶体管来表达出来的。慢慢的,人们甚至研究出来了分形几何这样的学科,分形算法,甚至把分形运用到艺术中。我突然想到了伏羲女娲手里的规、矩,规画圆、矩画直边体,然后无数不同尺度的圆、或是无数不同尺度的直边体组合到一起……就有了一切的一切。2、小蚂蚁在我们的意识中一直都是最简单最微小的东西,事实也却是如此。蚂蚁几乎没有大脑,也只会最简单的几种交流。但是当无数蚂蚁聚集到一起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蚂蚁好像是拥有了智慧一样,会做出很多让人惊叹的事情。比如自动维持平衡的分工、比如抱团飘在水面或滚过火焰、比如会自动优化搬食物路径、甚至还会给出备用路径……其实,蚂蚁仅仅只是知道出去找食物,找到食物按照原路返回。因为在整个途中一直都会散发气味,然后其余的蚂蚁会根据找到了食物的蚂蚁残留的气味浓度来判断食物的方向。在一只只蚂蚁一趟趟爬向食物和搬回食物的过程中,气味浓度在熵增定律下产生变化,然后这个路径会逐渐趋向于最短距离,甚至会在遇到某些障碍的时候产生一些备用的路径。在人们看来,这就是智慧。然而站到蚂蚁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最简单的规则在无数次重复之后产生了质变。又比如,最早的时候,人们想用电脑来模拟一群鸟的飞行,可是发现怎么模拟都会看起来很假,可是当给每只鸟赋予了几条简单的规则之后,发现模拟出来的鸟群居然跟现实世界的鸟群一样活了起来。这简单的规则是①鸟会以不同速度一直往前飞。②鸟会靠近它看到的鸟。③鸟如果和其余鸟离得太近会离开一些距离。④鸟如果处于两个鸟之间,会飞到这两只鸟中间。⑤鸟会躲避障碍物。就这样简单的几条规则,就让由很多鸟儿组成的鸟群仿佛有了智慧有了灵性一般。其实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涌现。可以理解为,一些简单的事物或者规则,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复杂的事物或者生命一样的智慧。是不是就像在说量变产生了质变?!其实涌现的本质就是量变产生了质变。那么又问了,量变为什么会引起质变呢?其实,人们在讨论量的时候,视角是站在个体系统层面,也就是说量一词的对象是个体;而人们在讨论质的时候,视角却是站在了大量个体系统组成的整体体系层面,也就是说质一词的对象是群体。往往人们注意不到这一丁点细微的差别,所以觉得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以至于现在人们对量变引起质变的定义都是模糊不清的。再回过头看分形,是不是跟涌现本质很像呢?3、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物质的沙,无数的简单几何组成了一个世界。生命的叶,无数的有机分子特性组成了生命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