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影千里量天尺:
周髀算经记载,周公询问商高“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尺寸而度”的疑问,即没办法上天测量,也无法用尺子丈量大地,那么古人如何测量天体?
该书又有记载,“候勾六尺,从髀至日下六万里,而髀无影。从此以上至日,则八万里。”即“候勾六尺”时,观测点距离无影之处(太阳直射点)六万里,距离太阳的高度为八万里。
问题在于,既然“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尺寸而度”,那么“六万里”、“八万里”又从何而来?鲜为人知的是,因为古人有一把“量天尺”,这不是神话故事中的“量天神器”,而是中国先民数千年智慧的结晶,而“量天尺”与“勾股定理”结合,古人就可以测量天体了。
中国古代的“量天尺”——寸影千里
所谓“量天尺”,自然不是直接测量天体的尺子,而是古人发现的一个天象规律,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
为了掌握“农时”,古人开始观象授时,其中一种办法叫“圭表测影”,即“表”垂直于地面,“圭”横放于地面,通过“表影”长短判断季节。而在漫长的圭表测影中,古人掌握了“量天尺”
周礼记载:“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所谓“地中”,就是地之中央,“中国”名称起源与之有关,古人认为夏至日的日影一尺五寸之地为“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