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6091.html
那天刚从图书馆自习结束回到寝室,两个室友突然凑过来对我说:“你知道么,小洁恋爱了。”“是网恋,还是从交友软件上认识的。”另一个室友补充道。
01.
听到这个八卦时我整个人三连震惊,脱口而出:“不会吧?!”小洁是我们的室友之一,是典型的三好学生,父母放心的乖乖女,老师手下的得力干将,同学眼中的优秀班干部。
“我们也很震惊,刚刚你是不在,这可是她亲口说的。”“不可能,我不信!”她不是一心想要跨考英语专业,然后出国留学吗,怎么会选择在考研的紧要关头谈恋爱?
而且,她不像是会用交友软件的人啊。难道是因为考研压力太大了?最近她学生会的事情一直推不掉,又被辅导员拉去当党支部书记,根本没时间学习。
所以压力之下,她选择在网上放松缓解焦虑,一不小心就坠入了某个“海王”的爱情陷阱。毕竟,正经人谁用交友软件啊!
02.
接下来的几天,我陆陆续续听到室友补充细节,让我更加确信小洁是被“骗”了。
因为小洁口中的“网恋男友”,不仅长得帅,学霸人设,家境好,还是个德、志、体、美、劳,样样全能的“完美男人”。越说越离谱,简直小说般的套路,这不妥妥的杀猪盘嘛!
而小洁在对方完美人设的糖衣炮弹下,一边直呼“我配不上你”,一边又极其沉迷于这段感情。
每天夜里偷溜出去打电话到后半夜,整天抱着个手机聊天傻乐,都不去图书馆准备考研了,忙完社团和党支部的事情后,就没影了。
很快,这件事便在班上传开了,我开始听到一些“难听”的声音:“你们看我们的团支书平时乖乖女的样子,私底下居然用交友软件呢!”“正经人谁用那个找对象啊,听说上面的人都是约炮钓鱼的!”“不知检点,谁知道她平时……”
在门口听不下去的我直接大步走了进去,原本八卦的人群立马散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他们不知小洁的为人,竟这样随意出口恶意中伤一个女孩子。
可细想之下,自从我知道小洁用交友软件之后,我看她的眼神中也不免闪过一丝异样,在生活中也无意疏远了她。尽管在我清楚她的为人的前提下。
我虽反感他们的言行,但在某些方面,我和他们的认同是一致的。我也认为用交友软件的人不靠谱。意识到这一点,我决定找机会和小洁好好聊聊。
在交谈中我才得知,原来小洁是点进了社交软件群发的短信,下载之后无意间在同城匹配到了现在的男友。后续的聊天中,两人发现他们不仅来自同一个地区,高中还就读在同一所学校。
随着越来越多的共同话题和兴趣爱好的挖掘,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才走到了一起。
“可你是无意间用了,他呢?”“你信嘛,他也是第一次用。”“这…也未免太巧了吧?”
看出了我的质疑,小洁补充说:“我们加了好友之后都把交友软件删了。”“而且最巧的是,我们的父母都相互认识呢。”“我们已经得到了「官方认证」了。”直到听到这里,我才觉得靠谱,原来这世上还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03.《培根随笔》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如果不是交友软件的原因,小洁的恋情不会遭受非议,她本身也不会遭受诋毁。假设他们换一种认识方式,某天小洁在高中的校友会上认识了那个优秀的男友,相处之后走到了一起。
我们反而会觉得这是一段佳话,会祝福这段感情。至于她恋爱后的行为,深夜煲电话粥,无时无刻不捧着手机聊天啊,其实对于刚恋爱的情侣来说在正常不过。
只不过加上了“交友软件”的有色滤镜,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小洁由好学生开始堕落了。而这段感情带给她的正面积极的部分:缓解她的焦虑,分担她的压力,有共同的目标,相互鼓励着前进,是我们没有看到的。
她不见人影的时间,其实是害怕在图书馆吵到其他人,而选择去教室和男友视频一起自习而已。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那些我们自以为错误的事情,其实只是我们的偏见。
记得我高中时,班上传闻一个女生和“社会大哥”网恋,许多人不和她玩,背地里说她是“社会人”。
那时连我也害怕与她相处。直到机缘巧合之下,我真正和她熟识之后,他们口中的“社会人”,其实很好处,她为人和善,就是一个可爱的小女生。
后来的相处中,她比那些在背后给人贴标签的人仗义的多。仅凭一个行为,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实在过于片面。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把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网恋不靠谱,用交友软件的人不正经,这些不过是我们的偏见。固执的以为自己的相信的是正确的,其实仔细想想,也许是我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我们的价值观从何而来?大部分不过是从文章,书,视频等媒体而来,因为有人网恋被骗,有人用交友软件把妹钓鱼。于是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所有人网恋都会被骗,所有用社交软件的人都不正经。
那不过是少部分的经历和见解而已。而我们真正要学会的是如何权衡,不要让自己的偏见伤害到别人。不要拿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