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尽显筑生态宜居之城,大城绿心辉映大武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个湖泊镶嵌其中,“东方水城”魅力尽显。一条绿道,惊艳了世界,也托起了千万市民美好的愿景。大城绿心、长江新城、长江主轴、百万大学生留汉……今日之大武汉,勇立潮头,奋力拼搏;明日之江城,势必滨水宜居,更是创业创新创富的好地方。

华灯初上,晚霞满天,东湖之滨的江城五彩缤纷

□统筹/舒均文字/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希林永俊高东起郭文杰通讯员田立平杨升范赟彭冲赵静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萧灏黄士峰

一草一木宛如“仪仗队”

“大到乔木、行道树,小到地面植被,各种各样的苗木都要求非常严格。”10月24日,武汉地产集团东湖绿道二期湖町道景观负责人孙力向楚天都市报记者介绍。

今年8月底,武汉地产集团在全国对苗木进行了考察,如行道树、特选树、大一点的高大乔木等,还出了专门的考察报告,一一拍照存档后再购买,细致到树形大小、病虫害、不能有偏冠、乔木土球需达到其胸径的8到10倍等。

树苗到现场后验收,尤其是对20厘米以上的树苗建立档案,“一树一档”,随后再进行栽种。

蓝天白云碧水相伴,读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记者在湖町道青王路处看到,新栽种的行道树三角枫均21厘米高,整齐划一,十分整齐。“这些三角枫栽种选材时高度、粗细基本一致,栽种时严格标准,看上去得像‘仪仗队’一般。”孙力说。

今年29岁的苏鹏是武汉伢,是武汉市花木公司东湖绿道二期森林道景观项目经理。此前,他参加过沙湖公园、天河机场三期、地铁3号线等多个重点景观项目。自今年6月底进入绿道二期项目后,他就再也没有了休息日。

在现场查看一批刚到的栾树时,苏鹏与同事拿出尺子测量胸径,发现50多棵中,有2棵胸径是14厘米,而标准尺寸应为15厘米。他当即要求这2棵苗木撤场。

“作为二期最长的主题绿道,森林道全长26.22公里,乔木移栽数量多,非常有讲究。”苏鹏说,苗圃树穴定位,开挖后包扎、装运到苗圃都有讲究,如苗木挖出来后打包,树根的土球腰部须用草绳横绕20厘米至30厘米宽,避免脱落;栽植时选好主要观赏面的方向,并照顾朝阳面,填土达土球深度2/3时,浇足第一次水,填土至地面时再浇一次水,最大限度保证树种存活。

在选择东湖绿道二期铺装材料时,透水性、环保性是主要考量标准。

湖光浅影,绿意盎然,游人犹如行在画中

上个月,50多种铺装材料抵达施工现场。为了优中选优,武汉地产集团挑选了20多位专业人员,组成“选材小分队”,在现场逐一比较。最终,遵循“海绵城市”理念,如陶瓷颗粒砖、枕木等一批透水性材料,以及废旧回收可利用材料被选中。

东湖绿道二期沿线有大小几十余口水塘,为了保证水的流通性,最终放弃了修路,而是选择了工期更长的架桥。这样增强了东湖水域水体循环流动,让曾被封闭在田野中的池塘“活”了过来。

大都市里静享慢生活

每当天气晴朗,东湖绿道上骑着共享单车的游人如织,川流不息。

37岁的邓峰是地道的武汉人,一直对自行车非常着迷,在绿道上骑行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读小学时,邓峰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常和家人到东湖之畔骑行。大学毕业后,他开始销售自行车;年又组建了自行车俱乐部,目前已经有名会员;东湖绿道开通后,邓峰又成为单车驿站的志愿者。自行车已成为邓峰生活中的一部分。

东湖绿道不仅吸引着本地骑友,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骑行爱好者。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就有来自广东、香港等地的车队,体验骑行东湖绿道,一位骑友评价:“这是见过最美的绿道,硬件好,风景好,给我最棒的享受!”

29岁的徐剑就是一个典型的绿道“跑男”。徐剑家住在东湖附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他每周都会在绿道上进行至少两次长跑,每次至少跑10公里。

其实,徐剑此前并不喜欢跑步,年在一位素质拓展的朋友带领下,才开始对长跑产生了兴趣。此后,他便坚持沿着东湖慢跑,绿道开放后更是有了好去处。每到周末,徐剑5点多就起床,边跑边欣赏美景,还呼吸着新鲜空气,顿觉神清气爽、心情愉悦。他还经常更换路线,用双腿丈量了东湖绿道上的每一寸土地,目前跑步里程已逾公里。去年,徐剑还参加了武汉马拉松,在熟悉的绿道上一展风采,留下了最美的记忆。

在徐剑的感染下,他身边的朋友、同事纷纷加入慢跑一族,乐享绿道绿色生活。

武汉旅发投东湖绿道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绿道一期开通至今,接待总客流量超过万人次。前来绿道开展大型活动多达场次,包括武汉马拉松、C4峰会环东湖绿道自行车赛等大型赛事。95%的受访者表示,在初试绿道后,会再次前来游玩。

漫步东湖绿道,已成为武汉人最喜爱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

绿道助力大东湖成大城绿心

万千期待的目光下,东湖绿道二期很快将撩开面纱。她将和一期一线串珠,大东湖将向世人全景呈现自然生态人文之和美。几代人一点一滴的匠心,终于结出缤纷的硕果。

浩渺大东湖,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以来,沿岸相继建成听涛、磨山、落雁等景区。年,东湖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武汉新添一张靓丽名片。

此后,生态保护和修复从未停止,一直在有序进行着:年,东湖入选首批国家级4A景区;年,创建5A工作全面铺开,提升东湖大门、老东湖路、梨园广场、环湖路至九女墩、磨山南大门和东湖沿岸绿化景观,实施九女墩周边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年,又以高分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顺利捧回5A牌匾。

这次,她的新目标要做世界级。年底,东湖绿道一期开建,吹响东湖奔向世界一流的号角。

绿道一期串联着东湖部分景区,已令人感叹不已;二期更是统领大东湖,聚力全景呈现自然生态、人文和美。

未来,绿道将大东湖水系及风光有机串联成一体,大东湖也由之升华为大城绿心。

在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的绿道设计团队看来,城市绿心的要义在于:东湖景区不再是一个个孤立、单纯的景点,而是有只手牵着它与城市走得更近,促进人文与自然和美相融。这只手,就是东湖绿道。

二期与一期的主要差异在哪里?该院东湖绿道项目负责人吴兆宇细说最显著的一点:一期主要建在成熟景区周边,二期则深入到未曾开发之处,撩开东湖的隐秘之处。

大东湖,底子好。所以二期建设中,“尽可能减少人工痕迹”成为园林绿化的重要指导标准,尽量不施粉黛,展现其纯美秀色。

当然,建绿道最终目的是人文自然相融。“文”体现在哪?吴兆宇指着森林道上的一个小山丘说:“这里会建一个诗词园,供大家吟诗作赋,欣赏古文诗词,像这样有文味的地方,还有很多。”

未来随处可觅“清明上河图”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以战略家的眼光,在所著的《建国方略》中,对武汉进行了宏伟构想,他预见武汉将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成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

进入新世纪,武汉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踏上全力复兴的征程,逐步实现了城市从内到外华丽转型。不过除了大,武汉似乎还是缺少点什么。

“武汉的格局被江湖分割开,各个功能区相对分散,缺乏一个集中展示亮点的区块和核心功能区。”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总规划师肖志中认为,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打造亮点区块,构建世界一流城市格局,对武汉意义重大。

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看来,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从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转向城市质量提升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打造高质量的亮点区块至关重要,“一个城市有了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产业。”

其实,此类构想,主政者早已谋划多时。今年初,武汉市正式提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将“一城一轴一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

“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东湖绿心分别是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具体体现。”肖志中说,纽约的中央公园、杭州的西湖,都是知名的城市绿心,每年吸引游客达数千万人次。打造城市绿心,对展示城市魅力,辐射带动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东湖作为亚洲最大的城中湖,完全有条件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绿心。

今年9月8日,武汉举行世界强与全球知名外企招商大会,36位世界强及知名外企高管、外资商会高层齐聚江城,他们参观了长江新城和长江主轴的规划后,无不伸出大拇指赞叹。那场招商大会,外商们签下了33.83亿美元的“大单”——这些全球商界精英们深知,未来的大武汉,绝对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知名外商纷纷布局武汉的背后,是武汉不断优化的城市格局和政策环境。今年以来,在大力推进亮点区块建设的同时,武汉狠抓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接连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使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人才不断向武汉汇聚。

截至今年9月底,大学毕业生在汉落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9月,武汉市招商引资签约投资已超过1.5万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3%。截至9月初,在汉投资的世界强企业累计达到家,这意味着世界强企业超一半已在武汉落户,武汉对外开放及国际化程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城市更美,品质提升,投资聚集,人才汇聚。未来的武汉,将如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所说的那样——“明日江城,水韵彰显,绿意盎然,气候宜人,现代版‘清明上河图’随处可觅,‘东方水城’魅力尽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