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童孙天昌初中只上5天,13岁弃清华

他只上了3天幼儿园和5天初中,便谱写了“从家里考入大学”的传奇。3岁识千字,10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不仅将各种经典名著烂熟于心,还参加全国少年物理化学竞赛获奖,从而得到院士赏识。

13岁参加高考,他以分的高考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他用常人难以企及的聪明才智,书写了怎样的传奇故事?

是天生的奇才,还是家学渊源的熏陶,亦或是因材施教的结果?本期子牙童趣恰同学少年就为大家介绍“中国神童”孙天昌的故事。

神童的诞生良好的启蒙教育

年,孙天昌出生于湖北武汉。他的父母均是高知分子,爷爷奶奶更是拥有30多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

奶奶为小学教师,爷爷为高中教师。这个孩子出生不久便显示出自己极高的天分。

墙上贴的汉字,很快就能认识,上下楼梯之间,就学会了数数和加减法。

孙天昌的求知欲特别强,于是他的家人便趁机对他进行启蒙教育,拿出一把尺子,让他满屋到处测量,以此懂得长度。

给他一个弹簧秤,在家里四处称重学会度量;从小小的纸船飘在水上,知道什么是浮力;饭菜的香味传来,又告诉他这是散布的分子……

这种将生活点滴转化成了知识的启蒙手段,相信很多家长都做过,可孙天昌的天赋在于,这些知识他居然都能理解并记住。

而在孙天昌3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认识上千个汉字,并且可以自主阅读了。

意识到自家孩子的“神奇之处”,孙天昌的家人简直是欢欣鼓舞,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齐上阵,对孙天昌的培养简直是不遗余力。

他们也按照最常规的手段,在孩子3岁的时候将他送进了幼儿园,可仅仅去了3天就被接回了家。

原因是在入园的第三天,孙天昌尿裤子了,而老师的做法是让孙天昌在小操场上站着晒了大半天,直到把裤子晒干。

也许是心疼孩子,孙天昌的家人将他接回家中自己教授。他们买来大量的书籍,教孙天昌认汉字、读英语、背古诗、诵读经典作品。

孙天昌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也是在房间里阅读书籍。

因为接受能力超强,短短4年时间,孙天昌已经学完了小学6年的所有课程,并开始涉猎初中知识。

转眼孙天昌已经7岁了,在家人的商议下,他们把孩子送进了太原的一所初中就读。但也仅在教室里待了5天时间,孙天昌又再次回到了家中。

原因是上学的第5天,因为路上堵车,爸爸把他送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面对老师不问缘由的批评,孙天昌并不服气。

他认为迟到并非个人本意,是外因造成的,于是便说了一句:“老师,您说的不对。”就是这句话,生气的老师让他在楼道里站了30多分钟。

知道这件事的家人因此开了个家庭会议,孙天昌的爷爷认为教育不该刻板,这样会让孩子丧失天性,而且学校的课程对于孙天昌来说太过于简单了。

他们也开始思考,常规的教育是否适合孙天昌?针对普通孩子的教育方式,会不会扼杀了自家孩子的“才智”?于是他们决定对孙天昌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在家学习的孙天昌十分喜欢家人的教学。那些让人心里发怵的初高中课本,对孙天昌来说就像是课外读物。

而他的学习过程,也不是一味地死读书。下围棋、打乒乓球,是他的休闲娱乐;速写和水墨画是他的兴趣爱好。

10岁时,孙天昌已然是家喻户晓的“神童”,因为在这一年,他已经能够阅读《资治通鉴》《时间简史》等高难度著作。

不仅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在全国少年物理化学大赛中,受到了著名科学家何祚庥的赏识。

两次备战高考终如愿以偿

年,孙天昌自主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家人也开始考虑让他上大学,这么小的年纪,最好的目标自然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那里的教学方式是因材施教,孙天昌的才华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于是参加高考成为孙天昌下一阶段的目标。

尽管高中的知识孙天昌已然掌握,但家庭的教育没有让他对高中知识形成体系,所以父母把他送到一所私立高中。

帮他完成知识构架,欣喜的是,由于性格外向,孙天昌对高中的生活非常适应,虽然年纪小几岁,但和同学们相处十分融洽。

一年的时间飞逝而过,这位天才参加了高考,并考出了分的优异成绩,这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但孙天昌和家人却并不满意。

因为这样的分数,还不足以让他达成理想,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衡量再三,决定让孙天昌复读,向高考发起第二次冲击,势必达成心中的理想。

复读的学校,家人为他选择了太原五中,这是一所公办的重点中学。复读的一年,虽然漫长,却也快乐。

13岁的年纪并没有感到那么大的压力,每一次考试都有巨大的进步。这一次高考,取得了分的优异成绩,已然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但是孙天昌不忘初心,依旧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那里才是最适合他的地方,这是全家人的共识。

创造了“在家上学”参加高考的神话,孙天昌“神童”的名号彻底地坐实了,他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街谈巷议的对象。

与众不同的成材之路也让人们好奇,如此幼小的年纪,又没有经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真的能应对大学的生活吗?

可入学那一天的情况着实让不少人惊叹。正常情况,大学生入学多是由父母陪着来报到的。

而孙天昌从来都是特立独行的孩子,行为举止自然也与众不同。他将物品整理好,独自一人背着旅行包南下,进入中国科技大学。

13岁考进少年班,孙天昌很自负,1.76的身高也让他觉得自己很“牛”。

可一进少年班才发现,他的成绩和身高都不是最高的,唯独年纪是最小的,少年班里各个智力超群、身怀绝技,他似乎也没有什么优越感了。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没有了家中四位老师的束缚,也许是两年高三复习的枯燥压抑,也许是大学的课业负担足以应付,也许是青春期的到来,孙天昌开始捡拾起儿时的各种兴趣爱好。

各种棋类社团,各种球类比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多姿多彩的生活分散了孙天昌的精力。

在“天才中间”他不再出类拔萃,虽然能够顺利毕业,但终究是与保研资格无缘。

由于没有获得保研资格,很多人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并自动对号入座,将孙天昌比作“泯然众人”的方仲永。

天才陨落神坛,人们同情的背后,也有些许的幸灾乐祸。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方仲永的才华尽失,源于他后天教育的缺失。

但孙天昌不一样,他是经过高考这个大火炉“淬炼”的真金,只是一时的自我散漫。

而且在“天才”中间不出类拔萃,并不代表他本身的不优秀,更何况,他毕业时仅仅18岁,是很多孩子刚刚考大学的年纪,青春,让一切都来得及,让一切皆有可能。

拿到本科毕业生的孙天昌并不想过早地走入社会,于是他决定继续读书,这位“浪子”回头了。他回到家中,放弃了各种业余爱好,努力复习考研科目。

年,凭借超高的智商和刻苦努力,顺利考取了研究生,重新回到大学校园接受高校教育。

他用实力证明自己不是方仲永,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同情,一鸣惊人之后,仍可再次直冲云霄,遨游九天。

孙天昌的成才是固然是自身的才智高人一等,但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因材施教的重大影响。

我们普通孩子必然要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然不可缺失,即便不是天赋异禀,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应该多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