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青春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白羊岭煤矿地测科的郭洋洋如是说。参加工作8年以来,郭洋洋相继在《商品与质量》《工程与建筑》《科学与技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三篇学术论文,平日里还根据工作实际写过《论企业科技创新》《论人人都是安全员》《论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等文章,先后获得白羊岭煤矿技术标兵和优秀团干荣誉称号;积极参加矿和公司的各项比赛,曾多次获得晋中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昔阳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一等奖等。
而对他激励最大的,是今年6月份,在公司举办的首届“创青春”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上,他根据职工反应的重点疑难问题以及团队成员的宝贵建议,融会贯通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加工了一把既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又能拿下发明专利的尺子,在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团队一等奖。
一把小小的尺子,为何会深受广大职工的喜爱?如果我们能深入了解尺子制作背后的故事,也许你也会惊叹。
尺子的材质选择为具有高透光性能2mm厚的亚克力板,形状为四边形,中部镂空设计成量角器方便拿取的同时还增加了性能,中上部又增加了地质专用的方位罗盘,满满的科技感。
经赛后采访尺子的设计团队,我们了解到,这把尺子解决了地质专业多年的痛症,这把尺子,为我们常规的图纸赋予了生命。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依赖电脑,而图纸作为地质专业的核心,也逐渐退化,然而比起使用电脑查看关键核心地质参数,图纸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聚在一起对着地图研究方案,远比说安排一个技术人员直接提供现成的方案供我们参考有着更为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而这把尺子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思路很简单,变现却很难,里面隔着太多的无奈和心酸。这看似是一把尺子,实则是一架沟通了我们每一位热爱工作者内心世界的桥梁,不再是你要什么我提供什么,而是我们一起探讨哪个方案最好,增加了他们的密切联系。
他也曾一度想放弃,多亏有着团队的鼓励和支持终于得以成功。起初,他觉得这尺子并无什么多大的应用场景,因为对于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说,看图纸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是轻而易举的,无非就是麻烦点,但是这个小问题,却一直也困扰着大家,何况公司对技术创新工作大力支持,想到这他还是沉下心来做研究,坚持了下来。
经过一遍一遍地修正,他终于将尺子在CAD中设计成功。但在联系了有关厂家后,厂家表示由于软件差别,不能按照图纸内容制作该尺子,如果要进行软件转换,精度将无法保证,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盆冷水,浇灭了他所有希望。但他没有懈怠,他想到了自学平面设计软件!面对市面上繁杂、众多的软件,他选择了最难的但同时也是最精准的一款软件,日以继夜的学习,终于以绝对正确的理念将尺子在平面设计软件上成功绘制。
当他了解到这一把尺子可以大概率授权成功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将专利权人登记为公司,用自己最真实、朴素的行动回馈、感恩着企业。
我们需要学以致用,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跟得上行业的进步。而这一切的关键其实都是在于由量变引起质变,广大青年朋友一定要沉下心从最细小的工作做起,只有经过大量的工作,才能从本质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只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在后期成长过程中才有可能精进。
郭洋洋和他的尺子只是一个创新的起点,而这份创新的热情正在点燃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创新创效工作。
————/END/————作者
郭洋洋
编辑|刘佳荣
主编|刘文涛
主办|中煤昔阳公司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