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文明的逻辑从经济视角看人类文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今天的世界,正笼罩在疫情、战争的阴影之下,这又迫使我们再次思考“人类是如何走过来的”这类话题。人类从来就受到暴力、战争、传染病、灾害、危机等风险事件的冲击,这些挑战一直存在。

那么,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应对,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人类为什么从狩猎采集转向定居农耕?然后,发明、婚姻、家庭、宗族、宗教、国家、商业、金融、全球化等文化、组织和制度创新,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如何帮助人们应对自然和社会风险的?

这些创举之间如何互相竞争与排斥,从而型塑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1

图书概要

用经济学视角解释社会进化,用风险与博弈重新理解人类文明。

生产率和风险应对力是判断人类进步的两个关键维度,前者解决正常情况下的生活,而后者决定非常条件下的生存。

在《文明的逻辑》一书中,陈志武教授以“人类与风险的博弈”历程为线索,使用数据量化分析和文献研究分析,通过人们所熟悉的创新、商业、金融等现象与历史,用翔实的数据与资料分析探讨文明演进背后的内在逻辑,创新性地提出衡量文明的新标尺——“风险应对力”(即应对风险的能力),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完整地解读人类文明化进程,为认识、发展人类社会文明提供独特视角。

陈志武,知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与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耶鲁大学原金融学终身教授,默顿·米勒奖得主。专业领域为金融理论、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他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纪录片系列《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2

作者说:如何看待文明的演进

数万年前的原始人,看到古怪又混乱的人类,怎么也不会想到人类社会某一天会有秩序。可是,我们身处21世纪,这一天就在眼前,所体验和看到的人类社会已井井有条,秩序在战胜混乱,文明在战胜野蛮。

疑问可能也在于此:这个文明真实吗?看到古怪混乱的人类已被和平造化,如今有规有矩、协作互助,这足以表明一代代从前的人类肯定做对了什么创举。

在尝试评估文明变迁史的时候,我们总需要先做一个选择,就是如何度量“进步”和“倒退”:什么情况下文明可被称为“进步”,何时又“倒退”了?也就是说,需要一把评估尺子。

一旦选好尺子,就可度量不同文明的进程,也可判断具体文明中每一创新的价值:有的创新带来增值,即“进步”;有的造成减值,即“倒退”。

在现有文献中,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惯用的尺子是“生产率”,甚至只有“生产率”,其他指标都不重要。劳动生产率就是“生产率”的一种:一个人一年劳动下来,能有多少产出、多少收入。

一种创举再好,如果不能提升“生产率”、没有抬高每年“人均产出”,即便能改进人类应对风险的能力、使人活得更安心,那也被看成无用之举、非进步之举。

“唯生产率”准则应用到当今国家,就是“唯GDP”论,成为只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政策的学理基础;而应用到历史分析中,在“唯生产率”史观下,人类发展通常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等阶段。

本书的贡献是要纠正这种传统史观和文明观,也就是除了“生产率”,我们还要增加一把尺子—人类“风险应对力”(即应对风险的能力),使我们能更完整地解读人类文明化进程。

从本书中我们会看到,文明主要是对两种挑战—生产率低、风险应对力差—的反应,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风险甚至是文明更重要的催化剂。

3

研讨发布会

4月17日(周日)上午八点半,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联合主办的“《文明的逻辑:人类与风险的博弈》研讨会”将线上举行。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人文社科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共同探讨人类文明化是如何发生的,又将往何处演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