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会记录下方案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它可能是一个片段、一场对话或仅仅是一个瞬间;它可以呈现开始、记录过程或只是分享结果。它是一个窗口,让方案的生命力得以被看见、被感受,而这生命力的源泉就是我们的孩子。
——方案小事记
Hello,大家好!我是一把尺子,我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测量各类长度。我的家就在教室的工具箱里,我不仅有许多兄弟姐妹,还在测量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好朋友。今天,我想给大家讲几个我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尺子和建构
我遇到的第一个好朋友是积木。他和我一样,也有许多兄弟姐妹。孩子们非常喜欢用“积木家族”搭建出各种不同的作品,眼看着又一座“大高楼”拔地而起,两座“高楼”到底哪一座更高呢?这个问题就需要我来解答了。先把我竖着立起来,再对比着看数字,从数字“0”开始,一直到“高楼”的最高点,最后就可以得到一个数字,这就是具体的高度数值。以此类推,就可以得到两个不一样的数字,哪个数字大(多),就是哪座“高楼”更高一些。在我和孩子们的合作下,成功得出了比高矮的结论。当然,合作的开始总是不顺利的,有的孩子会从最高值往“0”的方向读数,有的孩子会因为搭建的作品太高而一时半会儿量不出具体数值。最后,大家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恰当的方式,比如说,可以记下量到哪块积木之后,再从这块积木开始测量,这样循序渐进,完成测量。尺子和教室
随着我和孩子们的合作越来越默契,他们也会拿着我在教室里到处比划,大家对教室里各种物品的长度都满怀好奇,这让我慢慢的和教室成为了好朋友。在孩子们和老师的讨论下,孩子们最想知道的是教室里墙的高度,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小朋友表示不可以量,因为我们的墙太高了,小朋友够不到,没办法测量。因为有过搭高的经验,有个孩子说,可以站在桌子上,借助桌子的高度来量一量教室。于是,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合作起来,搬来桌子、椅子,相互帮助,最后,还是没能够到。大家总结发现,桌椅的高度不够,“我”的数量也需要增加。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请来了我的哥哥:10米卷尺,还有强有力的外援:梯子。这下,一定可以成功来量出教室的高度。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由老师来进行操作,然后,请孩子们看一看得到得数字。得到测量结果的孩子们热情高涨,拉着我的哥哥尝试着测量教室的长度。尺子和跑道
孩子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从教室环境开始延伸到户外的跑道,因此,我也和身披红外套的跑道慢慢熟悉了起来。孩子们开始计划量一量户外的跑道会有多长,看着长长的跑道,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如果尺子不够,怎么办?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表示,可以用长积木连接起来,最后分段测量长积木就可以知道长度了。于是,户外活动时间,大家开始尝试着测量跑道。大家取来几筐积木,一块一块的从头摆到了终点,问题来了:跑道到底多长呢?小朋友陷入了思考,让我们一起来来数一数积木吧!边走边数的方式有趣极了!在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一群三岁的孩子身上蕴含着的强大的能量。不论是操作时的专注,还是讨论时的热烈,亦或是合作时的融洽,都令我十分佩服,在每一天的朝夕相处中,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联结也愈发亲密......
尺子和孩子
我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接触,还记得我们一见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研究了起来。Doris:“尺子直直的,可以量身高。”
Mason:“还是硬硬的。”
Yohann:“上面有数字。”
Leo:“这个尺子是木头做的。”
Forrest:“我觉得这是一个工具,可以用来量身高。”
George:“我也觉得可以量一量身高。”
起初,小朋友遇到我之后,除了量一量身高,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从对身高的好奇到对身边的物品的好奇,大家会拿着我去测量各类玩具、教具。尺子和数字
我身上的数字花纹也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大家会数一数上面的数字,也通过不同物品的数字标识,慢慢明白长短大小与数之间奇妙的联系。我的身体上最大的数字是,孩子们称之为“长”。孩子们会在测量的过程频繁提到:“长”,比如,“自己比长还高”、或者是“还不到长”,有的孩子想要搭建出长的作品,那么,长究竟是多长呢?Yohann:“长又就是这么长,就是1.2.3.4.5.6……30……。”
Forrest:“就是那个超长的尺子,量1M就是长,也就是一米长,2M就是两米长,3M就是三米长。”
Doris:“长就有那么多。”
Harper:“长有个小鱼那么长。”
Louis:“长,我家里的商务车有长。”
Elena:“长比日期板、玩具柜要长,还要高。”
Angi:“长有个小蜘蛛那么长。”
Louis:“我觉得个蚂蚁就有长,就像蚂蚁搬家一样。”
在我的另一端还有一个数字,就是“1”。处于两个端点的两个数字,引起孩子们的好奇,说完了“”,那么另一头的“1”在他们心里又会有怎样的概念呢?Olivia:“1有1个棒棒糖。”
Angi:“1有1个小橘子。”
Forrest:“1个小点点。”
Mason:“1个火箭。”
Elena:“1个木头。”
Doris:“1有1个尺子那么长。”
Yohann:“1就是一个纽扣。”
*当“1”遇上“”大大的“”和迷你的“1”点点我们选择在小班阶段投放米尺材料,是希望以一种自然融入的方式将数的概念代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在测量活动里,孩子们通过自我探索对数字和单位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数的理解。
经过近两个月的探索,孩子们感受和发现了测量的乐趣。在测量的过程中,孩子们感知测量的概念、学习测量方式。在互相帮助中体会合作和分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测量”已经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科学探索的种子。
班级:BK1D
参与:BK1D全体小朋友
指导老师:
Daisy,Dora,Chole
素材
编辑
排版:Ashlee,Monica
校对:Kathy,Ally,Yvonne,Dawei
往期推荐
方案世界
木
?点击阅读
方案有轶
欢迎报考,金宝驾校!
?点击阅读
方案有轶
方案中的每一次
?点击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