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朋友说,感觉最近很焦虑,每天都像是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身后追赶自己,自己不敢停下脚步,因为一停下,自己就会被它吞噬。
焦虑,似乎是一件再常见不过的事。
有人功成名就,却整日闷闷不乐;有人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苍白枯槁。
有人总觉得活着身不由己,上一秒还觉得自己生活于人间仙境,下一秒仿佛跌入了生存困境。
元凶,正是喷薄而出的焦虑。而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心里放了一把尺子。想要化解焦虑,就需要放下心中的尺子。
01:不拿自己的尺子丈量别人
《庄子》里有一则关于混沌的故事:
在南海和北海,分别住着?、忽二帝,而在中央的那片海域,住着叫着混沌的帝王。?和忽两人经常到混沌这里相会,混沌每次都盛情款待。?和忽就商量着要报答混沌的美意。
他们说,人都有七窍,可以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可是混沌却没有,试听言息都不方便,不如就替混沌凿出来七窍吧。
两人计议已定,就开始行动。他们每天帮助混沌凿一个孔,等到第七天,终于大功告成。可没想到的是,混沌因为被凿出了七窍,死掉了。
?和忽两人原本是出于善意,可是他们的善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是以自己内心的尺子来作为标准,结果反而弄巧成拙,害死了混沌。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
有时候我们会以这把尺子为准,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结果却是一番好意办了坏事,最后两下都不好意。
有时候我们会用自己的尺子丈量别人,甚至因此产生纠纷,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上下高低,最后闹得面红耳赤,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十分认同一句话:“我们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其实都是基于自己的处世方式。”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以为别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能别人有你无法理解的苦楚。
你以为别人水深火热,别人也许自得其乐。
试图掌控别人的选择,只能增加自己的焦虑,还会让别人厌恶你。
不拿自己的尺子丈量别人,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解脱,对别人来说是一种善意。
02:不用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常常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原本想要向西走,因为怕引起别人的非议,就不自觉地改了向东行。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里所写的那样:“在这种摇摆无定的情状下,我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完全受制于社会的态度——若得褒扬,我们就会感觉良好;反之,则痛不欲生。仿佛我们唯有依靠他人的爱戴才能相信自己。”
在别人的审判声中,我们逐渐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但人生有时候就是非黑即白的,活在别人的目光中,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活在自己的想法里。
丹麦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因为父亲的去世,他们一家人被世俗的眼光所绑架,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凯伦到了该结婚的年纪时,就特别希望能够嫁给一个贵族,好让自己拥有上流社会的荣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她嫁给了远房的一名表兄,虽然她如愿成为了男爵夫人,可是却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她丈夫的意识中,这桩婚姻本就是一场交易,婚后他依旧我行我素,到处游猎,和其他女人厮混,还染上了梅毒,并且把梅毒传染给了凯伦。
此后的人生,凯伦一直深受梅毒的折磨,她骨瘦如柴,到去世时只有60多斤。
人生的后半场,她终于决定不再用别人的尺子衡量自己,要随心而活。她选择了离婚,努力经营自己的咖啡园,她有了情投意合的新恋人,她致力于写作。
最终,她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丹麦人视她为与易卜生并立的文学大师,她的头像还被印在了丹麦的纸币上。她的传记作品《走出非洲》,也让女性对于自身存在方式有了更多的思索。
罗翔老师有段话说得很有道理: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关于好的标准了,good,如果加个s,就变成了goods。所以做一切事情最重要的是寻找什么是good,才可以过good的一生,才会避免随波逐流。”
全世界都称赞你,你也不因此而更加努力;全世界都诋毁你,你也不因此而沮丧。
把自己当作自己的标准,按照自己的步调行事。得不狂喜,失不沮丧。如此,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我们有时候会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有时会用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它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在攀比中失去了自我,变得摇摆不定,焦灼无力。
杨绛先生说:“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
不以他人的标准作为自己做事的准则,不用他人的判断定义自己。
内心富足,目光坚定,才会有对抗生活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