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害怕那个拿尺子审稿的客户了

早些年,大家做网页还比较奔放,

细节上就比较马马虎虎,

有一回接了个台湾那边的项目,

项目费用比较丰厚

主设计师使出了浑身解数,出了一稿,内部评定都觉得不错

于是打印设计稿,志得意满的带着方案直奔客户办公室,

一番商务客套之后,设计稿摆到桌上

看着客户赞赏的眼神,设计师心里一松“成了”

这时、客户不紧不慢的从抽屉里拿出一把直尺,

横量竖量...眉头也是越皱越紧

没几下。设计师额头就见汗了~

毕竟还没见识过这么在意细节的客户

虽然最后项目还是完成了

不过从此。江湖上就有了传说,

也告诫我们,细节还是很重要滴!

现在的PS对齐元素很方便了,选好图层一键对齐即可

还有各种自动吸附对齐,细节上省了不少事

好了,题外话说完,接着就是今天的重点干货!

排版中的对齐!

作为设计新手,在工作中你可能经常会到遇到这样的情况:做了一个自我感觉还不错的设计,但是客户一直就是不认可,不断的挑细节,找问题。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能理直气壮的说出这个设计好在哪里,又如何说服客户呢?

所以我决定给你补充一些设计理论是相当必要的。

所有的商业设计可以拆分成两个关键步骤:

信息解构的意思就是我们得分析内容,把内容的层次梳理出来。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只需要稍稍提到。厘清信息层次之后,需要用什么样的视觉力度,心里有就数了。这就相当于设计有了骨架。

视觉传达是服务于信息架构的,相当于在上一步的设计骨架之上丰满肉体,穿好衣服,化好妆。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才会是一个有内涵的大美女。

而版式设计要讲的,就是梳理信息层次以及搭好设计的骨架。

要搭好骨架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信息的条理性。

四条基本排版原则,它们分别是:

按照首字母的缩写,它们就被称之为:CRAP原则。

学会了这四条原则,你就可以很快速的将页面的秩序感建立起来。

今天这篇教程,我就给大家讲透版式设计基础中的基础——对齐。

对齐在设计上有两层含义:

1、对齐是将元素按照统一的规律摆放。

2、群化是将画面中同类型的元素相互归类到一起。

第一条很好理解,对齐就是对齐嘛!

第二条怎么理解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展示:

没有对齐方式时,画面一片混沌。

当这些元素被对齐并群化之后,通过隐藏的对齐线将它们分成了不同的组,虽然物理上它们之间还是分开的,但是你肯定会认为它们之间已经产生了联系,在视觉上它们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单元。

正是由于对齐所产生的视觉联系,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一般把同一类信息,用同一种对齐方式归类到一起。这会让我们的设计看起来更加的有条理性。

总之,严谨的对齐方式会让你的作品:

合理的对齐方式可以带来秩序感,让你的设计稿看起来更加严谨、专业。

无序混乱会让人不适,进而产生不安全感。

有序则会给人安稳的感受。例如整齐划一的阅兵给人强大的安全感、力量感。

例如不同国家的阅兵就会看出不同的效果。

整齐划一的是这样。

如果不够齐步,那就会变得很不专业。

甚至。。。

对齐是排版中建立条理性的第一步,我们常用的对齐方式有以下6种:

我们来看下具体应到的设计中是什么样的。

左对齐

左对齐是阅读效率最高的对齐方式,人的浏览视线都是从左往右移,因此大段需要阅读的文案,最好采用左对齐的方式排版。比如说你现在正看到的这段文案。

应用案例:

右对齐

右对齐的方式与人的视线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这种对齐方式会显得比较个性,就是你爱看不爱的感觉。所以右对齐的应用场景不太多,有时候只是因为需要排版上更平衡,才使用右对齐。

应用案例:

居中对齐

居中对齐是十分霸气的一种对齐方式,显得很正式、严肃、有力量,阅读性上可以牢牢抓住用户眼球。一些高端、成熟的品牌比较喜欢用,喊口号的宣传海报最好也采用居中对齐。

需要指出的是,居中对齐具有对空间的独占性。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单元模块中,最好只有一个居中对齐的内容,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居中对齐的大气。

应用案例:

两端对齐

两端对齐用于特殊文本处理,是指将一部分元素通过调整间距的方式使得两端完全对齐,强制处理成四方形,这样可以达成工整严谨的效果。

两端对齐不仅仅用于处理文本,也常用于编排多个类似的视觉元素,在整齐中通过细节的变化形成近似画面,达到强化设计感的目的。

应用案例:

顶对齐

顶对齐和底对齐是纵向排版才会用到的对齐方式,纵向排版我们都知道起源于古代的书简,因此采用纵向排版虽然不利于阅读,但是可以营造出复古的文化氛围。

一般纵向排版都是顶对齐,这样可以相对的更好阅读。

应用案例:

底对齐

底对齐虽然也是纵向排版,不过很少应用在文字排版上面,在需要比较差异性的数据图表上应用多一些。

应用案例:

前面讲的对齐方式都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们都是按照参考线,进行物理上的对齐。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对齐方式,那就是视觉对齐。

什么是视觉对齐?

视觉对齐就是当元素的重量分布不均匀,采用物理的对齐方式就会造成视觉上的落差时,我们需要去目测元素的视觉重心,然后以元素的视觉重心为参考点,进行对齐。

听起来特别拗口是吧?

意思就是:看起来对齐!

看个案例就明白了。

下面这三个LOGO,如果按照严格的物理对齐,它们是这样的效果:

去掉参考线之后:

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出这不对劲是吧,这也太不整齐了,那问题出在哪呢?

问题就出在两方面:

1、三个LOGO的视觉密度不一样,导致它们的大小和重量感差异很大。

2、三个LOGO的视觉重心都位于不同的水平线。

弄清楚了原因,我们就着手修改:

第一步,把亚马逊与腾讯两个LOGO缩小点,让它们仨在视觉上的面积和重量更相近。

第二步,目测他们的视觉重心,然后拉参考线对齐。

最终结果:

可能你会有点疑问,改变LOGO大小和寻找视觉重心,好像都是凭感觉啊?这样靠谱吗?

靠不靠谱取决于你的专业程度,想成为了优秀的设计师,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将自己训练成像素眼。还是那句话,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就在于你对这些小细节的敏感度。

当然上面的案例稍微有点极端,但其实视觉对齐的问题,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比如说你画了几个图标,精心的调整了它们的大小和位置:

前端小哥哥打开设计稿,把参考线一拉,然后就跑过来咆哮:这些图标大小都不一致,也没对齐。。。你也太不专业了吧!!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不慌不忙的拿起你的保温杯,喝一口枸杞泡茶,然后把这篇的教程丢给他。

名片设计,是最简单又最困难的设计。

说它简单,是因为创作空间小,如果要求不高,随便排个版,可能十分钟就能出稿。

说它复杂,是因为虽然创作空间小,但是排版的变化却可以是无穷的,在小小的创作空间里面要有很好的发挥。

比如说这张名片,大概就是打印店里的名片模板的水平。整体采用左对齐,看起来没有硬毛病,就是四个字:毫无特色。

稍作调整,虽然还是左对齐,但是重心分布更平衡一些,信息的分类也更清晰了。然而依然谈不上设计感。

我们再梳理下信息层次。

强化个人信息,细化信息归类,字号加大对比,在对齐方式上也加入一些变化,阅读的节奏感是不是一下就出来了?

再来尝试一下竖版,纵向空间大了之后,竖排文字就可以搞起来。

采用最常见的居中对齐,底下的小字用横向居中,这样整个结构就平稳了很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