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土方法 http://m.39.net/pf/a_4475491.html
几千年前没有可以计时的钟表,古人又是怎么看时间的呢?
相信很多人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至理名言都有十分深刻的印象。古人之所以会发出如此深刻的感慨,其中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代人,就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人生与时间之间的重要关系。虽然当时并没有可以计时的钟表,人们也无法很便捷的了解到具体时间。但是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老祖宗们,却能够想出很多辨别时间的方法。
现代社会钟表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刻,所以现代人来看时间,不仅特别方便,而且还将时间载体“钟”或“表”,当成了一种可以彰显个人气质的奢侈品。无论是机械表、电子表还是太阳能表等,都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难道古代人没有“钟”或“表”,他们就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吗?事实上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计时方法。“圭表”、“时辰”、“香钟”、“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虽然看起来比较落后,但实用性却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古代社会千奇百怪的“计时”方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社会由于没有时钟,所以每天都过着没白天没黑夜的日子。事实上古代虽然没有,比较正规的计时工具,但是也发明了一些便于计时的小方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方法,却让古人了解到了时间的秘密。
1.“日影”计时
由于古人经常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生态生活,所以他们对日月星辰的变化特别敏感。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古代人学会了看“日影”算时间的方法。
当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时候,就是起床劳作的之时。从西边落下就是卧榻休息之时。
但由于这种计算时间的方法过于粗略,太阳升起、落下只是将一天,分成了白昼和黑夜两大时间区域。要想通过“日影”了解具体时间根本不可行,所以人们为了能够让时间更趋于精确化。又根据“日影”原理发明了“圭表”。
2.“圭表”计时
“圭表”其实是“日影”计时的一种变体,或者说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时间载体。所谓“圭表”指的就是一种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这种仪器可分为“圭”和“表”两大部分。这种可以用来计量时间的仪器,要比“日影”计时先进一大步。
因为“圭表”的以及操作方法是,将一根笔直的杆子垂直插入地下。然后从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开始测量,一直到西陲落下山巅。这一段时间之内太阳光线,与杆子所形成角度的大小,借此来判断时间以及确定季节。
插入地下并垂直于地面的杆子被称为叫“表”,而水平放置于地面并有刻度的尺子叫“圭”。所以二者联合在一起就是“圭表”,这种物品的出现是古代第一次形成“表”的概念,虽然这种“圭表”的主要功能并不是计时,但是却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为精准的时间。
相比较于直接看“日影”来说,“圭表”不仅更具有立体直观性,而且也能够让人们更加准确地,观察到一天中“日影”的实际变化,并以此作为每一天时间变化的度量衡。
但是大家也应该清楚“圭表”并不是表,确切的说它是一种天文仪器。
汉朝时期“圭表”的实际功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一开始单纯地测量日影,以及粗略的表达时间功能之外,它又参与到了汉代历法的制定之中。
汉代的天文学家们利用圭表日影长度,历史性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这也是古代历史中的一项伟大发明。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圭表”的作用不断提升之后,古代社会中的很多常识性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比如,“圭表”除了制定出了“节令”,而且还推演出了“阳历年”,也就是大家现在所使用的“公历”。
这不仅对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非常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农业飞速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圭表”测量日影,不仅可以获得更为精确地“时间”与“时令”,而且也让古人了解到了更多大自然的奥妙。
3.“滴漏”计时
“滴漏”作为古代比较原始的计时器,它的出现让古人的时间观念,得到了更为精细化的改观。所谓“滴漏”计时实际上指的是,古人从“滴水落石”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当水滴落下之时始终保持同一速度,而且只要水足够多就永远不会停止。
受到这种自然现象启发的古人,充分开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根据前人所发明出的计时工具,经过不断研究之后终于发明了“滴漏”时间仪器。
这种时间测量仪器的主要载体就是“滴壶”,水滴与滴壶完美结合之后,古代人的时间旅程又向精准迈进了一大步。
实际上“滴漏”这种可以测量时间的仪器,主要的原理就是地心引力和动态平衡相结合。古人根据水滴下落的规律,以及遐想中的“永动”原理。
将水壶的底部扎一个小圆孔,然后在其腹中灌满清水,就可以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了解到每一天的具体时刻了。
笔者认为“滴漏”计时装置的发明,是古人向现代“科技”前进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滴漏”的原理也是取之于自然,但是却已经开始逐渐摆脱,利用大自然计时的被动局面。虽然“滴漏”计时的精准度也比较粗糙,但是却远比“日影”和“圭表”强。
4.“沙钟”计时
“沙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沙漏”,虽然很多现代人将“沙漏”放出一种玩物,但是在古代社会“沙漏”却是一种计时装置,所以“沙漏”才有“沙钟”一说。作为一种比较古典的计时器,“沙钟”问世之后古人距离,更为精确的时间更近一步。
“沙钟”的主要工作原理,其实也离不开地心引力。古人所制作的“沙钟”,是用两个可以承载沙子的容器,一上一下垂直连接在一起。
将其中一个容器装满沙子,然后底部打孔并开始落沙,当沙子全部落完之后又会倒转,就这样周而复始的重复计算时间。
流沙从一个容器完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作为一次时间计量单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沙钟”要比“滴漏”计时更为准确。因为沙子的稳定性要远高于水滴,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损耗量比较少,所以时间精准度也会更高。
笔者认为如果说“滴漏”计时,正在逐渐摆脱大自然的束缚,那么“沙钟”就是一种完全脱离了自然束缚的计时装置。
因为“沙钟”已经具备了,机械性时钟的结构原理。所以从“沙钟”出现之后,古代人的时间就越来越精准了。
古代社会第一台“机械计时器”诞生
1.“浑天仪”
笔者认为古人因对时间的实际需求,促使古代计时装置不断更新换代,其实也是一种生产力进步的体现。
从借助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发明出了“日影”和“圭表”再到“沙钟”出现,几乎每一次的转变都具有历史性的进步。
公元78年-年,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制造出了一台“浑天仪”。这台机器的主要原理是,借助水流所产生的动力进行运转。用一系列复杂的齿轮,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连在一起来。当漏壶滴水时浑天仪就会均匀转动,这也是有记载的最早出现的“机械钟”。
2.“水运仪像台”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和朝代不断更迭,古人的时间观念也在不断提升。到了北宋时期人们再一次打破了发明记录,公元年北宋第一台,正规的机械原理钟表出现。这说明古代人再一次战胜了自我,并且对“时间”领域的探索,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北宋丞相苏颂曾经写过一部《新仪象法要》,在这部古代天文学著作中,就曾技术了他本人发明钟表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苏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时器”,即“水运仪像台”。
这台古代巨型“钟表”的计时准度,可以达到每天仅有一秒误差。这再一次说明了古代中国人,在发明创造领域绝对不输于西方人。这台巨型“钟表”设有“擒纵器”,当“擒纵器”工作时就可以听到“嘀嗒”声。
3.“机械钟”
当然关于古代中国第一台钟表也有另一种说法。据说元代郭守敬也曾在年,发明了一台专门用于计时用的“机械钟”。“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钱,初正皆如是”,说的就是这台钟表工作时的状态。
“机械钟”的发明时间要比,“水运仪像台”晚了一百六七十年,所以,哪一个才是首创已经一清二楚。“机械钟”作为我国“第五大发明”,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而且也为整个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
相信大家平时只要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就能够对中国古代“计时装置”有更多了解。通过了解古代社会中种类繁多的“计时装置”,笔者认为古代人看时间其实并不难,但最大的难点是他们使用的时间精确度有待商榷。
实际上从古代“计时装置”的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人对“时间”的执着追求。在这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古人一次次的改良或者说更新“计时装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时间更加精确。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确实有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从最初的观看太阳影子计时,到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钻研之后,终于发明出了机械钟表。这虽然看起来是古代钟表的发展史,但如果深入挖掘其中深意。
就会发现这其实也是,古代社会不断进步的一种动力。人们通过不断征服大自然,进而获得了更多可以为人类服务的发明。
这种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钻研斗志,不仅是古代社会发展的催化剂,而且也是现代人应该虚心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岳纯之《中国古代农忙止讼制度的形成时间试探》
白玉兰《现代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时间意识差异》
小米《古人如何认时间》
葛兆光《古代中国人的空间的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