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尺子 >> 尺子介绍 >> 心中有那把尺子么

心中有那把尺子么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m.39.net/news/a_5900254.html

心中有那把尺子么

——读《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有感

刘玲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林光华副教授的《庄子》视频课集稿。林教授运用庄子哲学,详细讲解了庄子《内七篇》,使人放下内心和外在的“尺子”,打破“框架”“定式”,努力活出像庄子那样自在从容的人生。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将《庄子》看作找回自我、活得自在的良方。

一部《庄子》,讲如何乐得逍遥、讲人间值得、讲无为而治、讲相忘于江湖……人生之尺,无处不在。老话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尺子,任何时候都是最公平公正的。尺有世间实物之尺,量得又量失。尺有心中无形之尺,量人更量己。

年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画着烟熏妆的哪吒让人记忆犹新,但是里面的反派申公豹说过一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申公豹无疑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实干家”,他想改变师父心中他的妖精身份,他想改变大家对他的成见,可他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拿“妖精”这把尺子度量自己,更是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人与人比较,就会产生不平衡心理,怼、吐槽、杠精等网络热词的出现,也是反映了人背后的不平衡心理,用看似幽默的方式来化解而已。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虽有特征上的差别,但其实都大同小异,从更大的范围看,都是一样的。被生命之外的纷杂所扰,是大多数人不知不觉的选择。被世俗的条框所裹挟时,很多人应该不曾想过:这一切是不是我想要的?

曾经让张爱玲、鲁迅等人尊敬的弘一大师,出身富贵,年轻时才惊四座,而他却在盛年抛却荣华富贵,遁入空门,过起清寒无比的生活。那时,在许多人眼里这样的选择不明智,可这样被大家说“傻”的人,却写出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不懂别人的幸福,站在自己的角度感受不到别人的苦衷,正是因为许多人习惯将自己的好恶投射到他人身上,才出现了衡量别人的尺子。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遇到问题时,需要我们重塑思考问题的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方向看世界,定会豁然开朗。

“保持真性人才善,真人无为故无累,情、欲、苦、乐都是离了本心、迷失了心智带来的。”庄子正是以他生动有趣的灵魂、追求自由的精神、超越功名的境界,解构了世间所有的尺子,生成了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人世间多种不易,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议论别人的活法,不评论别人的喜好,不谈论别人的是非。不衡量别人之时,自己的心就自在了,就自由了,就逍遥了。

就算心中有那把尺子,也不应衡量别人,而是要衡量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在告诫我们向内看,每天多寻找自己的不足,把向外挥舞的尺子收回来,静心衡量自己是否做好,如何改进,怎样进步。

“你看到的、感受到的、遇到的一切都刚刚好,没有分别,没有好坏,只有自在。”《庄子》的学说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个人修养,完善自我人格。明白其中的奥义后,去修,去炼,不是节制,而是升华,对整个世界,学会接受、承受、享受。在浮躁喧哗的当今,用庄子的心态、庄子的智慧去面对一切繁杂,使自己更加睿智、更加高明,用最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更好地自在地生活。

加法求知,减法修心。真正的“自由”与彻底的“自在”,是永恒的命题。怎样让自己摆脱物欲的羁绊,走出精神的桎梏,从一家解读入门,感受《庄子》的不朽魅力,仍可有新的体悟、新的叩问。

三实侕立

作者|刘玲

编辑|王龙博

三实侕立读书会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