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www.pfzhiliao.com/
最近经常听到家长们说自己孩子丢三落四,早上刚带到学校去的新文具,晚上回来就没了,让人头疼。
年糕刚上小学那会儿,也是这样。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现在已经几乎不会出现类似情况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丢三落四的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一、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丢三落四个事情在低年级孩子身上是普遍现象,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由于在幼儿园里大部分是做游戏和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对学业上的要求不高,加上家里长辈无微不至的照顾,幼儿园刚升入一、二年级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对自己物品的管理意识也比较低。
1.孩子对自己的物品没有意识以年糕为例吧,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发通知说每天笔盒里带上削好的6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但是有时候回家,铅笔盒里只剩下1~2支铅笔了;有时候回家,铅笔盒里又莫名奇妙多出来几只。
基本上用不到一个星期,笔盒里的笔就会被全部大洗牌一次,原来带去的6只全部变成了其它我没见过的笔。问她自己的笔上哪里了,她也说不清,反正就是用着用着笔盒里的笔就不一样了。
最搞笑的一次,是疫情第一年,好不容易开学,孩子们需要戴着口罩去上学。大宝早上戴了一个白色的口罩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换成了一个粉色的口罩。我以为是她自己的口罩坏了,问其它同学借了一个,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大家都觉得别人的口罩比自己的好看,在学校交换口罩呢!
上面两个例子其实说的不是同一回事,但相同之处就是一个意识的问题。想要从解决丢三落四的毛病,首先得让孩子意识到哪些物品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
2.随手乱放,放完就不记得了在年糕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最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写着写着作业,需要找橡皮。大家知道一、二年级的时候,写作业都是用铅笔,所以橡皮的使用频率就特别高。
但是每次用完橡皮,她就随手一丢,一方面因为橡皮本身体积就不大还带点弹性,另一方面她放橡皮的动作是无意识的,所以就会经常要用橡皮的时候又发现橡皮找不到了,每天晚上写个作业都要找好多次橡皮。
其实我们大人偶尔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从外面回到家,钥匙随手一放,等到第二天要出门的时候想不起来昨天放在哪里了。
这种情况是因为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注意力在别的事物上,大脑并没有留意到你做了这件事情。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每件物品都按固定位置放置的习惯,这样即使放东西的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找东西只要到平时放置这件物品的地方就能轻松找到。
按照这个方法,我刻意让年糕形成肌肉记忆:写作业的时候,将笔盒摊开,所有学习用品(橡皮、尺子、圆规等)拿出来用完放下的时候就直接放进笔盒里。养成习惯之后,找橡皮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没有良好的整理习惯孩子丢三落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自己整理东西的习惯,经常是站起来就走,想不到走的时候还需要带上些什么。
很多家长心疼孩子,觉得孩子学习很辛苦,写完作业赶紧休息一会吧,妈妈/奶奶帮你收书包。第二天早上上学去,还一遍一遍提醒:红领巾戴上、水杯别忘了……
越是这样事无巨细地代劳,孩子越是容易丢三落四。
只有让孩子养成自己整理书包和用品的习惯,他才会对上学需要带哪些东西在心里有一本账,才会真正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起来。
年糕从上一年级开始就是每天写完作业自己将书包整理好,在低年级的时候,我会偶尔帮她整理一下那些打印出来的A4纸资料。
到了三年级以后每学期开学的时候会给她三个文件袋,她会按学科将那些零散的资料放在文件袋中背在书包里,有一次我从她书包里拿了一本书看完又塞回去,第二天还被她说我放的位置不对。
二、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俗话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会”,这是一句真理。
很多时候,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踩坑会事先跟孩子讲很多道理,但是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没有看到这类错误带来的直接后果,或者说这个后果对他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我曾经听到一位家长说自家孩子:“经常天黑了去学校找书作业等,在操场上找电话手表。更是无数次在晚上十来点把托管老师喊起来去托管开门拿书、作业等。”
这些明明应该是孩子自己应该承担的后果,但是家长都替他解决了,他今后会吸取教训吗?我想大概率是不会的,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他也会安慰自己说反正爸爸妈妈会帮我去找的。
上学期,年糕有一天早上上学的时候忘了带水杯,那天天气有点热,她们班还有体育课。
但是学校有规定,上课期间家长不能送东西到学校,送一次给班级扣1分。
大宝是荣誉升旗手,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如果因为她给班上扣分,她一定会非常自责。所以那天我没有送水杯到学校,她放学回家就咕咚咕咚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懊恼地说:“哎呀,今天早上如果不是因为要拿手工作品,我就不会忘记带水杯了。”
原来是因为多拿了一样东西,就将水杯忘了,习惯性的肌肉记忆代替了脑力思考。但是在学校一天没喝水这件事让她明白了水杯的重要性,现在即使饭后下楼散步,她也不会忘记带水杯。
写在最后其实关于孩子丢三落四这个问题,我们不用一直去跟孩子强调这一点,不停地讲道理和碎碎念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容易让孩子反感而躺平摆烂。
不如不动声色地从习惯出发,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出现情况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尝过“恶果”之后,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也会尽量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