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清醒的人,心里都装着几把尺子人民出

第一把要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把尺子,这把尺子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没有这把尺子就心中无数,心里就没底;

第二要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党就不会变色;

第三要装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尺子,有了这把尺子,红色江山就不会变质;

第四还要装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就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出来。

所以,对于有些意识形态问题实在猜不透,悟不透,看不透,不妨首先拿这四把尺子量一量,到底有利于这四把尺子,还是有害于这四把尺子。

如果有利于这四把尺子,那么这个事大体上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有害于这四把尺子,那么就要多想一想,要提高警惕。

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甚至存在激烈的抵制。这样,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吗?说起这个话题,有一种莫名的迷惘,甚至沉重的忧虑,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现实问题。

说这是一个深刻的现实问题,是因为,放眼当今世界,与过去的时代相比,公开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变少了,共产主义政党的力量不如以前了,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变少了。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呢?如果没有过时的话,应当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呢?

当然,许多人能够从理论的层面给出解释,许多解释也是有说服力的。

关键是,如果不能找到正确对待现实问题的正确态度,理论的解释再完美,也是不够的,甚至越完美,听起来越像说空话。置身于当今中国的我们,对于这一困惑,更加感同身受。

细细梳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困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责难,大体上有这些论调:

一种可以称为“无用论”。

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说教,是一种政治的教义,而不是科学严格的社会科学理论。

它仅仅在进行政党组织和社会动员的时候,才是有用的;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取而代之的,必将是自由市场、公民社会、宪政民主等理论。

一种可以称为“过时论”。

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所观察和分析的时代社会状况,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是马克思所看到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已经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那个社会主义社会,巨大的社会变迁使得马克思的观察和分析失去了科学的价值,他们从这个角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

第三种可以称为“有害论”。

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它所强调的“阶级斗争”等理论,仅仅在革命时代是有用的,在一个以建设为主题的时代,倡导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革命”理论,非但无益,甚至是有害的,有害于社会治理和政权安全。

如何回应这些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责难和质疑呢?当现实看起来越来越脱离马克思主义所能驾驭的范围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是否一定意味着衰落呢?或者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重新理解和阐释这一理论本身呢?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围绕它是否有用、有什么用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

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人,认为它为解决现代社会的难题提供了科学的答案,从而为之奔走呼告、四处传播,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认为它所提供的解决现代社会难题的方法是错误的,同样也很激烈地反对它、否定它,甚至动用暴力压制迫害信奉它的人。

对此,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被压垮,销声匿迹,反而成就了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使得这些国家快速地从贫困落后、愚昧无知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建立了独立的国家政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的贡献,应当做到:面向中国,用中国实践、中国文化、中国价值等丰富的本土资源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为具有21世纪时代品格的指导思想。

同时,面向世界,以全球为参照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具深入思考目前人类面临的普遍、重大、本质和共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回应和解答,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提出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现实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其立场是可取的,但其方法却是不可取的,甚至因为这种不可取的方法招致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更加不愿亲近。

他们忘记了,在捍卫的同时,关键在于如何使马克思主义青春常在、颜色长红、旗帜高飘!

正如有学者所言:“尊经”不等于守旧。人类历史上凡是成功的经典体系,都是成功解决了保持历史延续性、统一性和与时俱进之间的张力问题的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讲,意识形态上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有的是认识问题,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那么检验的尺度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为标尺,也不能以右为标尺。单纯地坚持“左”或单纯地坚持右,好像“左”了就认为自己是正统,右了就认为自己是解放思想,都有可能出问题,都不是科学的尺子。

所以,要牢记这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叫底线思维,第二个叫战略定力,第三个叫颠覆性错误。

什么叫底线思维?就是心里要有数,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是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突破了原则,突破了底线,这样的事情无论说得再美妙,再动听,也是不能去信的,也是不能去做的。

战略定力讲的是,无论说得再天花乱坠,意识形态工作是服务于我自身利益的,不是服务于你的掌声的。

意识形态工作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掌声和喝彩而去做的。反过来,嘲讽和谩骂无论再恶毒,也不能放弃去做某些意识形态工作。

关于颠覆性错误,就是无论怎么样心里面一定要有数,都不能被别人忽悠,然后犯下颠覆性错误。什么叫颠覆性错误?党变质了,红色江山变色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被出卖了,那个时候就犯下了颠覆性错误。

有学者指出,当今西方试图对中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种“战争”力求通过传播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且以文化渗透的方式,围绕“自由、民主、人权”主题而展开。

其步骤是:第一步,让中国人崇拜西方“标准”;第二步,用西方“标准”裁判中国现实;第三步,使中国人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对中国一切都看不惯;最后,使一些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产生不满,动摇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摧毁中国人的自信心,分化中国人的共识,瓦解人心,消磨斗志。

某些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斗争”往往以“文明”“学术思想”的形式出现,使有些人丧失判断力和鉴别力,甘愿上钩,不知不觉地掉入其设置的政治陷阱。

苏联解体提供了一部很好的反面教材。勃列日涅夫时期,美苏关系相对“缓和”,这种局面为美国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文化领域积极向苏联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

在这种“攻势”下,信仰不够坚定的年轻人对社会主义更加不忠诚,他们不但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缺乏批判,反而崇尚西方膨胀式的生活方式,向往西方语境下的自由、民主、平等,青年群体信仰混乱道德沦丧。

苏联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很多的,但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训,恐怕是最深刻的一个。

苏联的教训中,既有告诫我们思想不能分化的一面,也有告诫我们思想不能僵化的一面,二者是同时并存的。

心里没有几把尺子,就难免掉入这种套路的陷阱!

来源

《做一个思想清醒的人——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点赞本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