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不是消费,是生产
实践不是孤独,是交流
1
取消中高考、差异化竞争已经是世界大趋势。
许多家长不知道,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的统计,年已经有2,所大学放弃SAT/ACT成绩录取新生,其中包括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新加坡已于年起取消初中分科,鼓励学生自主选课。芬兰教育以小班授课和个性化学习为特征,初中没有分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已于年起取消中学会考,转为学校自主评估。英国已于年起取消中学会考,转为教师评估和课程考核。
为什么?
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差异化竞争才是这个世界进一步上升的动力。这已经是一些国家的国策了。用同一把尺子,越来越不能满足这个后工业化社会的需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每年生产的钢铁量占世界总量的将近50%,产能严重过剩。
现在的社会缺乏的不是标准化的工业品,缺乏的是非标准化,具有创造性的好产品。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中国经济创新短缺严重。对创新企业的投资及产出远远落后发达国家。
而我们很多家长却还是不让孩子实践这,不让孩子做那,实践一点就让孩子补课、做题。这越来越不划算!
2
前天和一个妈妈聊天,她说初二的女儿不听她的话了,成绩最近下跌很厉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小学生每天的作业量是发达国家的3-4倍,对孩子身心造成严重压力。
我问孩子最近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过吗?
妈妈说没有,要考试了,很忙。
我问最近一次她自己和小朋友出去玩是什么时候?
妈妈说从来没有过,因为假期要补课。
我问孩子最近出去旅行过么?
妈妈说有。
我问旅行的地方和方式是你定的还是孩子定的?
妈妈说我定的。
这位妈妈的做法符合许多中国家长的特征——过度规划。而研究发现,持续不间断的高强度学习会导致创造力下降,因为过量的外界信息会抑制大脑的联想能力。要培养创新思维,需要通过游戏、体验、社交等活动,进行放松学习。
根据某家教研究机构的报告,在中国城市,65%的孩子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辅导,其中42%的孩子周末甚至没有休息时间。
过度的规划,限制了孩子自主决策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
我挺可怜这个娃:她妈妈既不让她多实践,更不让他在实践里面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丰富的创造力!
要知道创造力是从实践里面来的,做题是练不出来的。
3
关于实践,大家应该听过很多。我就提三个误区,你可以看看你有没有走过。
第一个是把消费当实践。带着孩子去旅游,带着孩子去逛各种景点,带着孩子去商场,这不是实践,这就是花钱,是消费。消费培养不了创造性,因为太简单了,花钱谁不会啊。无非声色犬马。反正我没有听说哪个绝妙的天才想法是因为单纯花钱想出来的。
相比之下,生产活动更能培养创造力。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是通过观察各元素性质,将之组合在一起,这一生产性思维方式促使他获得重大发现。如果仅是消费,很难达到此效果。所以即使旅行,也要让孩子真正参与其中,主导定线路、行程等,这才是生产性实践。
第二个是有人的互动才是高级的实践。麦肯锡报告指出,团队合作与协同创新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科研成果的74%由跨专业团队完成。优秀企业几乎全部由联合创始人发起。顶级运动员也有专业教练与团队支持。
因此,最理想的实践是让孩子与伙伴互动——组织聚会,策划游戏,合作学习等。仅靠独自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已被大量研究证实。
第三个是夸赞是溺爱,批评是关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中最有效的比例是5句夸赞对应1句批评。过多批评会损害孩子自信,阻碍其实践积极性。
对中国家长而言,夸赞往往被误认为溺爱。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适度夸赞才是建立自信的正确方式。不应在孩子每一个小错误上评头论足。未来选择拔管子的可是他,不是你哦。过度的批评只能让你娃越来越低自尊,越来越容易青春期抑郁,越来越恨你、恨他自己,越来越倾向自毁。
要记住,选择放手的是父母,不是孩子!
实践,大胆的实践去吧!不要再那么死扣扣盯着成绩了。
来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574.html